新华网北碧(泰国)8月13日电 通讯:留住历史 守护和平——记“泰缅铁路中心”博物馆
记者袁原
澳大利亚珠宝商罗德·贝蒂16年前初到泰国时,并没想到会在当地开一家博物馆,来讲述那条二战期间日本建成“死亡铁路”的历史故事。他的“泰国-缅甸铁路中心”博物馆是一座两层小楼,坐落在曼谷以西120公里的北碧城内。60多年前,那里是日本人建造泰缅铁路的工地,是修建铁路的盟军战俘和亚洲劳工的坟场。
1942年6月,日本侵略者强迫众多战俘和劳工,从泰国和缅甸同时开工修建铁路,以保障缅甸境内日军部队的供给并图谋西侵印度。在日本人的枪口下,这条原计划6年才能完成的铁路15个月内就竣工了。施工中竟有1.2万余名战俘和25万余名劳工在非人的劳役中身亡。到1945年9月盟军接管铁路时,只有六成战俘和劳工幸存,其余的因疾病、饥饿、疲劳和日本监工的摧残而去世。这条全长415公里的铁道因此被称作“死亡铁路”。
走进博物馆,那段悲壮、惨烈的历史重新展现:运输战俘的铁皮车厢、生锈的铁杵、战俘日记、竹篾搭建的工地诊所、十字架墓碑、被盟军炸弯的铁轨、9米长的全程铁路沙盘、上百幅图片和循环放映的记录片、隆隆作响的机车声和暗淡的光线,等等。眼前的一切仿佛让人们进入了泰缅边境阴暗潮湿的丛林中。
为了让人们对“死亡铁路”有直观感受,贝蒂在博物馆的一角竖起了高低不等的枕木,下端按战俘和亚洲劳工国别贴着标签,上面是从铁路沿线拾回的道钉。注释说:“每个道钉等于500个死于修建铁路的人。”标着荷兰的枕木上有5颗道钉,澳大利亚6颗,英国14颗,而代表缅甸和马来西亚的则是两块密布道钉的高大枕木,伸向没有灯光照射的黑暗天花板。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缅甸人、侨居马来西亚的泰米尔人、印度尼西亚爪哇人和新加坡华人在内的17万多亚洲劳工被迫参加了铁路建设,其中近半数死亡。贝蒂略带遗憾地说,由于日本人销毁了大部分有关亚洲劳工的资料,没有人知道到底有多少亚洲人死在这条铁路上。
贝蒂定居北碧多年后逐渐成为泰缅铁路史专家。除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和采访幸存者,他3次飞往伦敦查核史实,近10年内300多次前往实地考察,走遍了泰缅铁路全程。他和妻子还自费清理部分被丛林湮没的铁道,花2年时间清理了8公里铁道。其中4公里最艰险的“地狱之火通道”现在向游人开放,并由澳大利亚政府在当地的纪念博物馆管理。
因为对这段历史的熟悉和投入,贝蒂于1995年被英联邦政府委任管理北碧盟军战俘墓地。1998年,贝蒂自己投资、设计的博物馆正式开业,去年还接待了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我们对这条铁路的历史介绍最全面、最公正,”贝蒂自豪地告诉新华社记者。现在,不断完善这家博物馆、守护那段日渐模糊的历史成了贝蒂最大的愿望。
“我只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故事,留住这段历史”——贝蒂这样解释建立博物馆的初衷。此时,阳光撒满窗外绿树成荫的战俘公墓,穿着校服的孩子们在公墓的草地上奔跑玩耍。(完)(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