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凶恶的侵略者,中华儿女浴血奋战,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慷慨赴死、不怕牺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是抗战将士留给后人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一块黑石上镌刻的这封家书,让无数观众动容。这是31岁的东北抗联战士赵一曼,牺牲前夕写给幼儿的绝笔信。
国难当头,英烈辈出。从杨靖宇、彭雪枫、左权,到佟麟阁、张自忠、戴安澜……无论是共产党员,还是国民党中的爱国将领,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之歌。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1937年,日本年产钢580万吨,飞机1580架、坦克330辆、大炮740门。而当时的中国,钢的年产量只有4万吨,军事工业薄弱,只能生产一些轻武器……
这又是一场让侵略者胆寒的战争: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狼牙山五壮士毅然砸枪跳崖;被敌围困河边,誓死不屈的8位女战士挽臂沉江。整个抗战期间,中国以伤亡3500万人的惨重代价,牵制60%以上的日本陆军总兵力和大量的海空军力量,最终打垮了骄横一世的日本法西斯……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1934年11月24日,39岁的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在就义的刑场上,以树枝作笔,大地为纸,赋诗一首,气贯长虹。
“命在旦夕,你们不要管我。城内有我老母,你回去告诉她说:‘忠孝不能兼全,万一不幸,她儿子为国死了,也是光荣!’”——1937年7月28日,日军猛攻北平南苑,第29军132师师长赵登禹率部奋勇杀敌,身负重伤。士兵劝他离开火线,赵登禹含泪这样回答,语毕,便倒在血泊之中……
以身殉国日,血沃中华时。艰苦的磨难,压不垮中国人民;残暴的敌人,只能激发起中华民族誓死抗争的英雄气概。
左权县,太行山区的一个小县。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在这里制造了120多起血腥惨案,伤亡人数达12000多人,占全县总人数的13%。屠杀手段极其残酷,有“机枪点名”、勒马分身、开膛剖肚、凌迟刀刮、割舌剜眼、挖坑活埋、毒菌致命等20多种。“但左权人民没有被吓倒,8年抗战不仅有5100多人参加八路军,而且捐军粮8000多万斤,军鞋80万双,支前21000多次。”山西省左权县党史办原主任程文华说。
抗战的烽火,燃遍中华大地——
淞沪会战、忻口太原之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和徐州会战、保卫武汉……在全国人民推动下,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在正面战场奋起抵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广阔的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武装,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8年抗战,中国的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共进行重大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歼灭日军154万余人、伪军118万人,接受投降日军128万余人、伪军146万人。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到哪儿去了……”优美动听的《歌唱二小放牛郎》,讲述了一个壮烈的故事:在山坡上放牛的王二小,把准备进村“扫荡”的日军,带进八路军的伏击圈。发现上当后,敌人疯狂地把刺刀刺向他的胸膛……
这位机智、勇敢的少年英雄到底是谁?虽然有关方面曾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到许多线索,但最终仍无法确认他的原型。正如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张宪文所说:“王二小到底是谁并不重要,因为抗日战争期间,这样的小英雄很多很多。王二小只不过是千百个小英雄的代表而已。”
爆炸英雄李勇、女战斗英雄吕俊杰、神枪手李殿水、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杀敌英雄王克勤……60多年前出版的《晋察冀画报》,记录了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怕牺牲、英雄顽强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视死如归、奋不顾身的英雄行为,确保了全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军事经济学院政治教研室教授王松说。
战争是国力、军力的比拼,更是意志、精神的较量。英勇抗战、众志成城的中国军民,让侵略者也不得不赞叹、“佩服”。日本名将阿部规秀被击毙后,日军驻张家口警备司令小柴致信八路军杨成武将军:“麾下之部队武运亨通,长胜不败,鄙人极为钦佩。”许多日军士兵慑服于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气概,在战场上主动投诚,投身于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事业,成立“日本士兵觉醒联盟”“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等反战组织。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66前的早春,34岁的冼星海根据诗人光未然的诗作,只用6天时间,就创作出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唱响“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时代强音。
振聋发聩的吼声,伴随黄河的滔滔水音,传送至今。这是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誓词,是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宣言,也是抗战精神生动、有力的诠释和展现。冼星海唯一的女儿冼妮娜谈起这部作品动情地说:“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我们今天的事业仍然需要这种精神,仍然需要唱响新时期的‘黄河大合唱’。”
国难当头,中国共产党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旗帜。抗战的历史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勇前进,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1938年5月,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一间简陋的窑洞里,一连几天,毛泽东或奋笔疾书,或闭目思考。一天晚上,警卫员找来一盆炭火,放到地上,让他暖脚。
当天深夜,警卫员突然听到呼唤,过去一看,发现毛泽东的棉鞋正冒着青烟。警卫员一边灭火,一边着急地说:“鞋烧着了,怎么都不知道?天这么冷,没棉 鞋穿怎么行?”毛泽东笑着说:“正在思考问题,没有发现……”
不久之后,毛泽东思考的成果——5万多字的《论持久战》,在1938年7月出版的《解放》杂志上发表,立即引起强烈反响。
抗日战争究竟将如何发展?中国能不能取得全面胜利?——危亡关头,对民族前途、命运的沉重思考,灼痛每个中国人的心。
“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再战必亡”——这是“亡国论”者的论调。
“敌人正作最后的挣扎”“只要打三个月,外国必出兵,战争就可以解决”——这是“速胜论”者的看法。
战略判断决定战争全局,进而影响国之存亡。
关键时刻,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写就的《论持久战》等重要著作,以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系统阐述了全面全民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拨开了人们思想认识上的重重迷雾,为夺取抗战胜利指明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方针,使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也不得不佩服。程思远的回忆录说,白崇禧对这篇文章深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白崇禧向蒋介石介绍后,蒋介石也十分赞成。后来,这篇文章的精神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战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国难当头,方见中流砥柱。8年抗战,有人观望,有人幻想,有人动摇,有人退却,而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的立场始终如一。全面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的这些正确主张,贯穿风云变幻的抗战历史,成为这段峥嵘岁月活的灵魂。
历史忠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作出的艰辛努力:“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武装抗日的爱国主义主张;1933年1月,毛泽东、朱德向国民党军队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建议;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936年12月,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即通电全国,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起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正确道路……
“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提出的一系列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抗战前景难以想象。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核心作用,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因素。”长期研究抗战史的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岳思平说。
冲破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胜利完成万里长征的4万名红军战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万名走出深山的游击队员组成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无数支抗日武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游击作战……到194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所抗击的日军,占侵华日军总数的75%,同时还抗击着几乎全部的伪军,成为坚持团结、坚持抗战、坚持进步的中流砥柱和抗日的中坚力量。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到1945年春达到19个,总面积约95万平方公里,人口9550余万。
一张巨大的《百团大战要图》上,无数红色箭头“扑”向铁路和城镇: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共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破坏铁道474公里、公路1500多公里。日军遭到沉重打击后惊呼:“对华作战已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
日本华北方面军第一军参谋曾回忆说:“八路军的抗战意识极为旺盛,共产党地区的所有民众,连妇女、儿童也用竹篓帮助运送手榴弹,我方有的部队因无戒备而突进,被手执大刀的敌人奇袭、包围,而陷于苦战。”日军感叹:“对付中共军队,犹如割断根深蒂固的野草,费尽力气而又毫无成效,真正是无能为力。”
民族救星共产党,国家干城八路军。游击战、运动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发明的一系列战略战术,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诞生于烽火岁月的《在太行山上》,真实记录了人民战争的壮伟场面。
胜利的旌旗,浸透烈士的鲜血。8年抗战,敌后抗日武装伤亡60余万人。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英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元素和更为丰富的内涵。这是一面旗帜,迎风招展,猎猎飘扬。这是永远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