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最新获悉,8月7日,国家文物局“近现代一级文物确认专家组”在四川成都宣布,侵华日军士兵荻岛静夫的战争日记以及日记附带的影集被分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目前,荻岛静夫的战争日记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成书并于8月出版。它从一个普通士兵的视角记录了侵华日军的暴行。
日记的原件收藏在成都市建川博物馆,一共7本,每本只有小孩手掌大小,正好可以放入口袋,是当年日军专为士兵制作。日记附页上有军人守则、常用中文语汇、伪满洲国地图。据了解,该日记作者荻岛静夫是一名日军的火葬兵,他曾经拍摄大量照片,影集中的照片基本按拍摄时间顺序排列。
在每一本日记的扉页上,荻岛静夫都对自己的职务和部别等情况进行了记录。从中可以看出,他开始写第一本日记的时间为1937年8月,时年27岁。日记的最后时间是1940年3月。
成都建川博物馆馆长何新勇告诉记者,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看过日记后,很看重它完整地记录将近3年的战争经历,认为实属罕见,并且史料价值很强。日记保留了许多战争细节,既是日军烧杀抢掠等罪行的铁证,也能看到中华民族奋勇抗战给侵略者的沉重打击,同时也可以看到日军普通士兵的强烈厌战情绪。
对荻岛静夫所拍摄的208幅照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挑选了140幅编入日记一书。照片与日记所叙的战事、景象、生活大致一致。照片中的血腥屠杀场面,是荻岛静夫留下的日军侵华的证据。与其文字对照,正好构成历史真相。
荻岛静夫所在日军入侵上海的这一天,正是淞沪抗战的第10日。关于淞沪抗战,作者在日记中有大量细致的描述:“10月4日,晴。昨天午后七时行动开始。宇野部队于晚上九时到达吴淞河对岸,子弹频频飞来,当场击中了两三名士兵”。“通过交通壕前进的第五、六两个中队的渡河进攻遭到了阻击。在堡垒等坚固防御阵地发射的交叉火力袭击下,有人相继倒下。虽然我们懊恼不已,仍然渡河不得,最终还是撤退了,死了十几名士兵。我们也有丢掉性命的一天吗?”
日记也描述了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的暴行。“为试新刀,杀掉几个中国俘虏像家常便饭。扫荡掠夺,建立慰安所的场面不时出现”。
虽然荻岛静夫以平静语气记录战争,但在面对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时,他会感到良心不安:“1月2日,晴。丰田纺织厂。有些人很凄惨,有因自己的房子被烧掉而哭泣的。如此情景,真是悲剧”。“10月14日,晴。南山宅。故乡的母亲和弟弟们啊,万一哥哥没有了,要齐心一致地为母亲养老送终啊!这是哥哥拜托给你们的最后的愿望”。
抗战文物收藏家、日记原件的持有者樊建川说,侵华战争的照片资料不少,但是日军老兵日记类文物却较少出现。“我是想让这批最真实、最直接地反映战争的文物,成为公共领域的铁证”。
该书责任编辑脚印说,荻岛静夫来自日本农村,家里有父母兄嫂。他有对战争的恐惧、对前程的忧虑。他每天都在记录,每天都在思考———他的用心仅是为战争作一次生动的陈述吗?不,这是铁证,也是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