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机会虽渺茫,决不放弃救援
本报今天消息 记者闫修彦、黄蔚山报道:救援进入第九天,排水仍日夜不停,有专家在昨天下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能否有人奇迹生还的关键在于井下有无“堵头”巷道,以及他们当时是否在该位置附近作业。
直至今天上午,除找到一名遇难矿工遗体外,其余122人仍音讯全无且生存机会渺茫,此次救援会否像一个月前的“7·14”透水事故一样宣布放弃?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不会放弃抢救,也不会封堵矿井。
一直关注这次事故的煤矿安全专家、河南省煤矿安监局副局长李尚宽昨天下午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他表示,煤矿大面积透水并不一定会让井下巷道完全充水,就像一侧封闭的U形管,在另外一侧注水时,封闭的管端由于空气压力的作用,会形成一段空气柱;而在井下,如果有类似方向朝上的“堵头”巷道(即广州人所说的“倔头巷”),就可能会形成充满空气、供矿工容身的生存空间。李尚宽介绍说,在煤矿透水事故救援中,曾有过多次矿工成功生还的类似实例,他本人就参与过一次水位高出井底19米、水平巷道完全溢满的事故救援,八名矿工在“堵头”巷道被困六天六夜后被救出。在事故救援的记载中,曾经还有一名湖南的矿工,在井下仅依靠空气和水熬了30多天后逃出生天。
李尚宽表示,在透水事故中,判断能否有人生还的关键就是分析井下有没有这样的生存空间,而且矿工当时必须在该“堵头”巷道附近作业,才有可能及时逃离到“空气柱”中,而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应加大排水能力不断往外抽水。李尚宽同时表示,由于并没有看到井下详细图样,不能判断是否有这种可能存在,但根据经验救援的难度会相当的大。
现场救援情况证明了这一点,据事故抢险指挥部介绍,尽管主井水泵保持24小时不停地抽水,到现在为止只抽出了约10万立方米,而井下的水量在1500万到2000万立方米之间。同时由于副井井口过窄、下雨湿滑,每节重达一吨的铁制抽水管很难安装,有关部门正在紧张抽调较轻的玻璃钢制水管,争取尽快完成安装并投入使用。负责物探的专家则表示,要准确找到透水点可能要“上十天”时间。目前所有救援人员仍在昼夜不停地全力抢救。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