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国企业并购的海外公司在国际产业格局转换中大多处于劣势,中国公司的收购还是一种“捡芝麻”的收购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海尔收购美国第三大家电制造商美泰公司,华为收购著名英国电信设备制造商马可尼,还有汽车行业南汽收购罗孚,石油行业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尽管有成有败,但一时间海内外媒体反应激烈,认为“中国并购时代到来了”。
中国大陆企业对海外公司并购活动频繁,说明中国公司开始从国内市场的饱和中抬起头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发展的机会,这种并购行为的出现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因为没有一定的产业实力这种并购是不可以想像的,但是,“中国海外的并购时代到来”的说法还为时尚早。
笔者认为将来中国的公司肯定会在国际市场上并购企业,但是,出现像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大规模地并购浪潮那样的“并购时代”,中国企业还不成气候。
在海外大规模并购时期的日本公司已经成为真正意义的跨国公司,实施海外并购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国际知名品牌了,这些公司在经过比较长时间的海外代工与熟悉海外主要市场之后,已经在全球构建起了自己的全球性的经营网络,具备了非常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质量保障能力以及日本式的管理与制造模式,全球电子、汽车等诸多产业基本都处在日本的强大冲击之下。
所以说,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日本公司的海外并购浪潮应该被看成是日本跨国公司在全球的并购,当然日元的持续升值也推动了这种并购浪潮。目前中国公司的海外并购与日本当初的并购是截然不同的,首先中国公司刚刚开始国际化,目前还集中在代工的起步阶段,在海外的投资基本上是凤毛麟角,中国公司仍然是中国市场上的公司,还不属于跨国公司,公司完全依赖中国生产要素的优势以及中国庞大市场的规模才成长为现在的规模;中国公司本身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仍然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上,中国公司仍然还不熟悉海外的市场,缺少跨国与跨文化管理的经验,甚至连这种跨国并购的项目自己都难以独立完成,所以目前发生在中国公司身上的并购行为严格说就是中国本土公司对海外公司的收购,并购项目的操作以及并购后企业的运营对中国公司来讲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球正处在产业结构的变动重组的新时期,技术的发展速度也是越来越快,目前被中国企业并购、计划并购的一些公司或者这些公司中的部分产业在产业格局转换中大多处于劣势,可以说中国的收购还是一种“捡芝麻”的收购。
同时从产业发展的生理周期看,中国的很多制造产业并没有进入新的产业阶段。中国公司虽然开始了大规模的并购,但是我国大部分的制造业仍处在生产要素的导向阶段。在经过将近30年的跋涉之后,我们感受到了产业的繁荣。但我们的企业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竞争力,表现在企业身上的活力看上去是一种企业竞争力的假象。
中国公司在跨国运营方面几乎没有什么经验,缺少设备的话只要投资就可以买到,但如果缺少国际化的运营经验的话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因此,我们的企业应该自己走出国门去体验和锻炼,逐渐发展为跨国公司。目前的并购对全球产业格局的实际影响意义不大,只能提高中国公司在世界的形象,但与此相应的是也提高了一些国家以及企业对中国公司海外并购的戒心,这对未来的并购是十分不利的。(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