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不再战与参拜靖国神社矛盾吗?”小泉的这种辩解私下嘀咕可以,但在国会场合用作答辩就显得层次太低。
当年日本军人由堂而皇之的理由驱使着走上战场,(日本)战争当局在明知胜算无望的情况下还负隅顽抗;(日本)军部隐瞒国际法关于俘虏权利的条款,鼓吹“玉碎”,造成大量死伤。
从战争受害者的角度出发,小泉参拜祭祀战争发动者的靖国神社当然不能接受。
“靖国”的原点是建立在天皇参拜的基础上。小泉再怎么以首相的身份参拜,其意义并不比遗族的参拜深远多少。首相越是在这上面较劲,越让国人觉得害臊。
——《每日新闻》社论摘要
为重振社会活力,在阵痛中推行改革事业,敢于打破“村落”旧习的“小泉流”成为社会的救星。
但小泉的这种冲劲也给人带来许多不安。
为支持美国的“反恐战争”,小泉“勇敢地”把自卫队派到伊拉克。在日中、日韩关系上,小泉的蛮干掀起了互相敌视的民族主义意识高涨。参拜靖国神社、教科书问题、改宪等,都引来邻国不安。
不顾中韩两国抗议,小泉继续参拜靖国神社,还以“不许干涉内政”反击。这些出格言论客观上助长了“否认侵略”的势力。
在“亚洲村”里,要好好生存,日本只能以对话和磋商方式,与他国反复沟通、互相妥协。
——日本《朝日新闻》社论摘要
在战后60周年的今年,日本的战争责任问题又起风波。小泉近年来连续参拜供奉有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招致中国和韩国强烈抗议。日中、日韩关系紧张。
作为战败国,如果继续在战争责任问题上文过饰非的话,日本将很难在国际社会上立足。
国际政治是各国国家利益的折冲。为维护国家利益,日本要排除唯我独尊的自大心态,坚韧、健壮地生存。
——《日本经济新闻》社论摘要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