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的一天,黄海某海域,大雾弥漫,浪高流急。
“接上级通报,‘敌机’×架,方位×××度,距离×××海里,向我航行海区接近……”凌晨时分,急促的防空警报在南海舰队某支队舰艇编队骤然响起。官兵们以最快的速度冲向战位,舰炮旋转齐指“敌机”来袭方向。紧张的气氛顷刻间打破了海面的沉寂,记者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海战场,闻到了浓浓的火药味。
几个小时前,这个支队3条大型舰,在某陌生海域完成装甲物资的装载任务。
在转运航渡途中,编队最易受到攻击。选择这一时机出“敌情”、练战术,编队领导显然经过精心筹划。
“发现‘敌机’!”雷达兵及时发现目标并实施跟踪。“敌机”进入火力射程,各舰防空火炮一齐开火,“敌机”被一举击落。
“损管部署!”编队指挥员王新建下达新指令,以消除“敌机”空袭带来的影响。救治伤员、扑灭火点等救援演练迅速展开。记者在指挥台上看到,两名战士把“受伤”战士从炮位上艰难地抬出后,一名战士背着70多公斤的“伤员”向设在舰艇中部的手术台跑去。
在途经一宽阔海域时,防空警报再次响起:“导弹1枚,左舷××度,距离×海里……”3艘舰艇并排向左转向,像3头灰色的巨鲸在海面上激起层层浪花。紧急关闭辐射源、有效规避、向来袭导弹开火……随着指挥员的道道指令,演练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两分钟后,指挥舰瞭望哨向各舰通报:“导弹紧挨舰尾飞过!”编队又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恢复原航向继续前进。
舰行千里,兵练一路。在短短的3个多小时里,抗击“敌机”、规避导弹、排除机械故障、救护伤员等10多项演练课目轮番上演。据介绍,异地驻训两个多月来,这个支队充分利用陌生海域、复杂气象等条件锤炼部队,不断提高自身抗打击能力,使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周期大大缩短。 梁庆松 本报记者 钱晓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