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蜀
温家宝总理日前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了汽车消费追求豪华型、大排量的问题,并要求取消一切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不合理规定。
温家宝总理的这个讲话,极具现实针对性。
以微型车形象不登大雅之堂、车速慢影响交通、尾气排放技术落后等种种理由“限小”,导致汽车消费越来越“大” ,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北京市6年前即已宣布,排量在1.0升以下含1.0升的车辆禁止通行长安街。“首善之区”身先士卒,各地紧步后尘。南方某市2001年宣布,对排量在1.0升以下含1.0升的车辆不再核发牌证。次年则更上一层楼,干脆明令禁止排量在1.0升以下的本市车辆上内环路和市区主干道,禁止排量在1.0升以下的外地车辆进入该市市区。限小政策竞成时尚,风气所至,就连经济并不发达,豪华车似不太多的北方某市也难耐寂寞,宣布其6路3街微车禁行。
经济、实惠、节约,非但不是美德,反而成了罪错;非但不受鼓励,反而要受到严格限制甚至惩罚。这种现在完全不可理喻的现象,非但一直没有收敛,反而愈演愈烈,不断扩张,以至于在多个城市要限制乃至取缔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动车和自行车。某沿海城市,今年就推出了一项“新政”:所有道路除人行道外,全部供汽车使用;市民如果敢于使用除汽车以外的其他类型的交通工具,即要享受扣车和罚款的待遇。
如此“限小”,必然导致如下局面,一是道路资源几乎被豪华车独占;二是微型车、电动车和自行车的生存空间被极大压缩甚至完全丧失。道路资源配置的这种两极化趋势,必然抬升普通人的生存成本。某市取缔电动车和自行车之后,相当一部分原来使用电动车和自行车出门打工的低收入者,譬如快递工,譬如钟点工,原来每天的交通成本不过一两块钱甚至为零,现在被迫改乘公共汽车,每天的交通费要多出四五块钱。每天多出几元每月就多出百多元,这对专以豪华车代步的某些人来说或许不够一顿饭钱,但对低收入者来说,却意味着几个星期的基本口粮。
所以,“限小”政策表面上限制的是车,实际上限制的是普通人尤其是穷人,尤其是普通老百姓。
从“限小”联想到某些现象,尤其值得关注。如最近时常有人主张拒绝所谓“低素质”人群进城,并主张通过打压低消费比如打压廉租房、打压便宜店等行政措施,来人为抬升已经进城的所谓“低素质”人群的生存门槛,使其不堪负荷,最终不能不远离都市。
实事求是地说,持这种心态的人并不多。但这种心态不乏杀伤力,值得我们警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温家宝总理对“限小”政策的批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取消一切不合理的车辆“限小”规定,温家宝总理的这个主张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它实际上意味着打破公共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状态,实际上意味着向普通老百姓开放生存空间,分享繁荣,安居乐业。这个主张不仅需要马上落实,而且需要举一反三,对局部地区正在流行的诸多限穷限弱措施,即歧视和隔离措施,予以全面清理。
如果说“限小”政策抬高了能源成本,在能源高度紧张之当下尤属不智;那么限穷限弱措施则无疑加大了社会成本,加大了发展风险。这显然更为不智。让所有社会成员共享繁荣,平等共处,这样才能保持社会的均衡状态,繁荣才有保障,和谐才能持久。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