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深埋地下的种子开始在中国萌芽了,它将重塑这个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国家的未来。中国的学者和官员正在重新发掘儒学,以便从中寻找应对社会矛盾和处理国际关系的策略。
中国在全国提倡建立“和谐社会”的努力正是这一趋势的最明显写照。建立“和谐社会”已成为中国政府国内政策的核心。在北京车水马龙的四环路上,这一政策得到了广泛的宣传。标语上用中文和英语写道:“多一点科学,多一点民主,多一点理智,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关爱,就会创造更多的和谐。”有人说,标语用英语写是为了向外国人展示北京是一个充满温暖的、开放的城市,与其他开放社会拥有同样的价值观。不管人们对标语含义的解读是如何的不同,有两点是非常明显的:社会矛盾和不公正现象已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政府努力通过提倡传统价值观来消除不断突出的社会矛盾。
上周,200多名学者齐聚北京召开了为期两天的儒学研讨会。与会学者希望从儒学中寻找避免社会冲突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处方。“儒学之所以能持续2000多年,主要是因为它不断地吸取新的内容。”前国家图书馆馆长、研究世界宗教的学者任继愈说。儒学的核心精神在历史上已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任先生补充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两极化的发展,现在到了中国文化第三次复兴的时候了。这不仅仅是一种学术上的思维,我们需要把它付诸行动。”他还说,只有当国家强盛了,科学和技术发达了,我们才能谈论更高的目标,而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为发扬和传播儒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山东大学的丁冠之(音)教授指出,儒学致力于寻求“中庸”实则是为了保持平衡。丁教授认为,国际社会应以权力来维持平衡。中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发展有助于扭转当前国际社会地缘政治失衡的局面。
(摘自8月12日合众国际社电,原题为“中国正在复兴儒学”,作者凯思琳·黄文,万新译)
《环球时报》 (2005年08月17日 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