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北京市律师协会医疗法律专业委员主任、北京陈志华律师事务所主任陈志华律师和北京卫生法研究会主任张云林做客人民网,就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和医患纠纷处理技巧与网友交流。————————————————————————————————————
主持人:今天有幸请到北京市律师协会医疗法律专业委员主任、北京陈志华律师事务所主任陈志华律师和北京卫生法研究会主任张云林做客人民网。前几天大家也知道,福建发生了一件令人遗撼的事,一位医生被患者刺死,事件的发生和事后的反应,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医患关系比较激化。两位是战斗在一线的律师,请他们从整体上谈一谈医患的现状。
陈志华:今天非常有幸来到人民网,和在座的各位网友一起讨论一下有关医患关系的问题。作为一名职业律师,在13年的职业过程当中,主要业务就是医疗纠纷案件。对于医患关系的变化,有着非常深刻的感受。近来感到医患关系比较紧张,暴力的事件不断出现,患者的非理性维权行为也在增多。这确实是一件令人非常痛心的事情,这种事情不仅仅对医生造成的伤害,同样对患者,对家属,对整个社会关系的和谐都造成威胁。急于这个原因,今天我们想跟大家来具体地聊一聊,这种现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如何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最终达到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的根本目的。
谈到原因,我在这会我想起来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写的是美国医疗诉讼历史回顾。讲了美国医疗诉讼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医疗诉讼持续的原因。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我的结论就是,中国目前的情况跟美国1840年情况非常类似。在美国1840年的时候,美国医疗诉讼开始出现,这种情况大量的出现,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们在分析这些原因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在以往社会公众包括患者他们对于看病都持一种宿命论的观点,能治好就治好,治好也不是医生的问题,本身就该如此。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随着当时美国政府开展的全国性的健康运动,那么美国人宿命论变成了至善论。认为任何都应该是治好的至少认为现有的科学技术没有治不好的病,导致如果你没有给我治好病,你医生就有责任。与此同时,当时美国医疗市场放开,医生这个职业走向自由化而相关的职业管理又没能跟上,所以当时的各种媒体上充斥着天花乱坠地医疗广告,也给人们造成了一种印象,说没有什么病治不好。
说到这的时候,我就想起来,中国目前的情况是不是也是如此,我们发现,跟美国1840年太相似了,我们国家近几年开展所谓的医疗改革,其中一项主要的内容就是将医疗走向市场化。我们今天不去评论这种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但是国家鼓励个人集体鼓励外资,鼓励有资金的人去投资医疗行业这是一个共识,因为国家没有那么多钱,投资是要讲效益的,讲回报的。这里面就有一个经济效益的追求的问题。我们也看到,现在报纸上可以说至少一般的报纸,50%的版面都是医疗广告,甚至在有的地方,大街上主要的广告都是医院的广告。
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医疗走向市场化,同时这些广告所宣传的内容也使人们造成一种印象,使我们国内的公众造成了一种印象,什么都应该能治好。而当疾病没有治好的时候,没有达到患者期望的目的的时候,他就不满,他就投诉,这种纠纷也就产生了美国医疗诉讼持续至今,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包括胜诉律师费的出现,包括医疗责任保险的出现,等等这些实际上都造成了美国医疗诉讼一直持续到现在,还是很多。美国的医患关系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到目前还是非常紧张,我个人认为,美国如此,中国也不会例外。
主持人:你刚才说的医患关系有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公众对于疾病的期望,公共层面上有一定的偏差,第二个医疗机构作为提供商,宣传医疗服务内容方面,有过多的夸大,给公众期望过高。有两个这样的落差。
张云林:医疗纠纷的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标志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但是另一个方面,损害了患者的权益,也损害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作为医疗机构的立法宗旨,规定首先保护患者的权益,这是完全对的。为什么?因为只有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保护医疗机构。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医患双方缺乏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现在我们没有医患一个信任危机,可以说人面临信任危机。双方互相防备,互相戒备。没有相互信任,很难相互沟通,没有沟通就不可能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医患双方其实都有责任。那医生的责任主要在什么地方?
张主任:职业素质不全面。
主持人:患者的责任在哪?
张云林:患者的责任公民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