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闻职业精神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强化新闻职业道德教育。一个合格的新闻从业者应该清楚地了解新闻这一职业的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有关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应以多种方式不断灌输给新闻工作者。对于在校学生,应开设有关新闻职业道德的课程,让他们了解新闻职业道德的相关知识,了解新闻工作者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介绍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经验,了解新闻职业精神的具体体现,介绍当前新闻界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不良现象的原因,这就有如打预防疫苗,经过这样教育的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可以少走弯路。对于没有经过正规大学教育或没有学过相关课程的在职人员,应进行岗位轮训。也就是在保证重要岗位新闻业务工作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分批、分时段组织学习班,针对新闻界的现状轮流学习党和政府的有关法规、政策和行业准则、规则,从理念上强化、规范个人的行为。
二是完善奖惩机制。新闻界现存的一些不良现象,如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之所以屡禁不止,与惩罚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在新闻法出台之前,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但单凭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只是软框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非常强的约束力。新闻职业精神的提升,光靠软控制是不行的,还必须有硬控制。如果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行为同违背职业道德行为获得同样的利益(不用说后者常能获得更多的利益),那么,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将越来越难生存。奖惩机制就是通过对主体利益的调控,直接肯定符合道德规则的道德行为,并激励和推动此类道德行为的再现,坚决追究不道德行为的道德责任,使主体不得不慎重考虑自己的行为后果,引以为戒。对于给社会带来很大危害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受到严厉的惩处,建立有效的踢出机制,以此来促成完善的新闻职业道德理念的形成。英美一些新闻记者一旦丑行暴露,则很难再在新闻界立足了,比如美国黑人女记者贾尼·库克因捏造假新闻《吉米的世界》丢了饭碗,后来再也没能在新闻界谋到一份工作。而在我国,因为违反职业道德而被开除的记者少之又少,这极不利于新闻机构优良风气的形成。对社会影响极坏者就应清除出新闻队伍,性质特别恶劣,触及刑律者应移交司法机关惩办,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扼制不良风气的蔓延。
三是严格自律。新闻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要以符合新闻规律的方式,实现“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目的,新闻工作者首先必须使自己的人格崇高。新闻记者,尤其是在基层一线采访的记者,工作具有一定的职业特殊性。很多时候,他们往往是单枪匹马面对着诸多急需判断、取舍、整合的信息资源。这不仅要求记者具备全面和熟练的新闻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党性原则,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新闻职业道德。现实生活中对记者的诱惑实在太多,不独有金钱,有美女,还有别的“利益”和“好处”,形式可能多变,但恶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使记者或掩盖事实,或歪曲真相,背离新闻工作的良知和原则。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各种规章制度是外在的约束力,只有将这些外在的约束化为自己内心的需求,才是拥有了健全的人格,才会少犯错误。
四是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人的道德自律固然十分重要,但仅仅有这一条还远远不够,对社会进行监督的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也必须受到监督。“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媒介的权力若是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就会导致权力的滥用,侵犯公众、社会利益的行为就会出现。监督的方式有多种,可以组织独立的新闻委员会,也可以设立读者意见调查员。很多新闻事业较发达的国家都有独立的新闻委员会,其任务是受理群众对新闻工作的意见,如果该委员会发现被指责的报刊确实存在问题,就把发现的情况公布于众,并督促相关部门进行处理。中国的记协也是此类组织,但在监督媒体上做得还不够。新闻界应当有一些新闻评论杂志,定期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介做职业性的评论,以指导现实的新闻工作。媒体设立读者意见调查员不仅可以对自己的刊物进行评价,找出工作中的失误,并可以提醒每个工作人员遵守新闻职业道德。调查员可以代表读者向报社反映读者的意见,还可以监督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情况。如果社会监督机制能够真正地完善起来,对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人员还是有相当威慑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