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8月18日22:05首播
阿丘:今天,我要讲的故事很简单,简单到似乎没有必要去讲。您听完了,也许会说,这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嘛。但是我左思右想,还是决定拿出来给您讲一讲。因为我被这个看似理所当然的故事感动了,所以想和您分享一下,也许只是个小小的感动,但希望它能让您今晚过得更加美好。
影像:北京的夜景;喧嚣嘈杂的都市。高晓松在录音棚工作;
高晓松:我觉得应该把善良的这种好事情传播出去,我见人就讲就是因为我觉得就像佛说的,你去点燃更多的蜡烛,你自己也没更多燃烧是吧,你为什么不自己做呢?
解说:高晓松,著名音乐人。轰动一时的校园名谣《同桌的你》,《恋恋风尘》,还有什么《青春无悔》,都出自他的手笔。他还写过小说,拍过电影,是文化界的名人大腕。
高晓松:所以后来我就想到,我就来这儿把这事说了。我觉得这个很重要,我觉得我虽然没有拿钱,我觉得我能拿出自己的影响,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世界有这么善良可爱、好的、年轻人。
阿丘:我们今天的故事就从高晓松说起,您可别误会呀,今天咱们不是讲高晓松的青春歌谣,我也早过了被高晓松小说感动的年纪。咱们今天说的,是高晓松经历的一件事,一件看似平常,却又有些令人回味的一件事。用高晓松的话说,他着实受了一番教育。
高晓松:本来是我想给她点什么,但是最后是她给了我很多,我觉得让我非常地感动。我后来跟别人讲,我这个人怎么就那么有福气呢?就是我每做一件事好像都能碰见挺好的人。我说我想行一个善,都碰上了比我还善良的人,然后就她教育了我。
阿丘:您可能也听出了点门道.这件事是一个关于捐赠的故事.没错,不久前高晓松原本想捐助一个贫困学生上大学,却没想到,这笔钱最终没有捐出去,被拒绝了!捐款被拒绝了,而且这位被捐助的学生家里还非常贫困.这事听着是不是有些奇怪呀?
影像:《共同关注》资料;
解说:今年7月13日,高晓松看到了我们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播放的节目。片中的女主人公李小萍是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中学的一名学生。在今年的高考中她考出了683分的好成绩,是全县的第二名,比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线还高出近100分。然而,李小萍的家境非常贫困,他父母背着两三万元的债,李晓萍考上大学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既是喜讯,又是噩耗,因为他父母几乎拿不出一分钱来供李晓萍继续读书。
高晓松:我看到了以后觉得这个孩子非常好,当时我后来我给打电话的时候我也说了,我其实并不因为你多贫困,我觉得贫困离我很遥远.因为你知道我不是一个外国人,到中国来看到这种贫困就受不了。我是从小就在中国长大,我知道这些东西,而且比较麻木.我有一个习惯从小,我就喜欢从小我就喜欢有才的孩子,就像我自己在这个行业里,我看见这个孩子有才我就想去帮他.
阿丘:高晓松被李小萍的才华打动,于是他决定资助这个孩子上大学。为了慎重起见,他亲自打听到了李小萍的电话号码。
影像:李小萍家的周围环境;家庭境况
解说:李小萍的家坐落在威远县的涌溪村。一家四口人,家里的口粮都是靠着父母亲种的十几亩地。父亲在农闲时会去附近的煤矿打工,这些年为了供李小萍和弟弟上学,家里已经借了不少钱,小萍的高考成绩下来后,一家人都在为晓萍将来的学费发愁。
李小萍:我心里感觉还是挺高兴的,因为毕竟考了全县第二,但是我又想到家里情况不好,然后报考的浙江大学,那边学校是很好,但是学费生活费就让我发愁了,我爸爸妈妈肯定也很愁,上大学需要那么多学费,我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阿丘: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共同关注》的节目播出后,很多热心人都给李小萍打来电话,表示要帮助她上学。这其中,就有高晓松。
影像:
高晓松:然后我就亲自打了电话。
李小萍:我接到他是普通话,然后我说喂我是李小萍,因为那几天我接电话第一句就是喂,我是李小萍。你是李小萍,我还没说第二句,他说我是一个你不认识的人。
高晓松:我说我是北京的。我姓高,你叫我高大哥就好了。我说我看了电视,我觉得你很好,而且我跟你讲我不是因为你贫困,我是因为你有才华,所以我觉得我来负担你所有的学费和生活费。
李小萍:然后我就说谢谢你关心我。
高晓松:我其实一开始还是觉得她一定会千恩万谢的那种,但是她很不卑不亢,她很好,她表现得很好,她就说了一个谢谢。
李小萍:因为那几天我接到电话我就说谢谢,谢谢。
高晓松:说心里话,我还是觉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这种劣根性,都会觉得你怎么才说了一声谢谢。真的。真的会有那种。
李小萍:那可能是我的习惯,因为我觉得好象我只能够说谢谢。
高晓松:然后我说你考上哪儿,她说还不知道,在等通知书,我这时候又怀疑了一下。因为我就想,还是等你拿到通知书,我们再说看你能上什么样的学校,而且其实她并没告诉我她报的是浙江大学。我以为她一定是上什么小破那种地方的师专啦,那种地方。
影像:四川农村景色;
隐黑
影像:北京街景;
阿丘:和李小萍通过电话后,高晓松就把这件事交代给了他的秘书。对于李小萍的事情,他
并没有特别在意,因为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资助别人了。高晓松说,他每挣来一笔钱,
都会拿出5%用于慈善,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很久了。对于为什么这么做,高晓松有
他自己的一套看法。
高晓松:因为其实人都在大城市,每个人都在重压下生活,你很少觉得自己光荣,美好,一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像一个动物一样,运用自己所有每一片指甲,头发以及每一种器官去生存,你很少突然觉得自己有一种光荣跟愉快美好的感觉,我觉得每当做这点事,其实是一个特别好的治疗,就是对大城市的那种紧张的压力是一种非常好的一种缓解,你会觉得特别愉快。
影像:城市里的车水马龙,灯火辉煌;人头蹿动
隐黑
阿丘:打完电话后,高晓松就把这件事渐渐忘了。大概过了半个月,李小萍的消息来了。
高晓松:就过了一阵我秘书就告诉我说这李小萍来电话了,她说她考上浙江大学了。我说这就是来催钱的嘛,来说报告说上浙江大学,那就该拿钱了。我就给她打了个电话。
然后就说。结果我本来以为是该拿钱了,然后我来她说说,该多少钱,问问她学费多少钱,当然我听到她考上浙大我还是很欣慰,因为当然中国第一流的好大学。
结果打过去她说我不能要您的钱,我打电话说考上浙大就是想告诉您,我拿到通知书了。因为答应了您就会告诉您,但是我不能要您的钱
阿丘:不要钱了?李小萍不是家境贫困无力筹措上大学的学费吗?原来就在高晓松打电话的前一天,李小萍接到了一位宁波伯伯的电话。这位好心人是一个企业的老总,而且以前也帮助过好几个贫困大学生。他告诉李小萍,他会资助她四年大学生活的全部学费和生活费,并且不求她的任何回报。李小萍感动于这位伯伯的善良与诚意,决定接受他的资助。于是,面对高晓松的资助,她选择了拒绝!
高晓松:哎呦,当时听的我非常感动。因为我并不会查这些事情,说实在的她同时可以收20个人的资助,因为她家里还欠了几万块钱债,完了我给她2、3万块钱学费,她可以给家里还债什么的。但是她非常好,让我当时一下就很感动。也许我当时就说那这样,杭州呢,杭州应该算我们国家生活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都非常昂贵的物价,我说杭州会比你们家乡要贵很多,所以这生活费我来负担你,然后我说我每个月给你500块钱。
阿丘:人有时就是这么奇怪,李小萍因为有人资助了自己,拒绝了高小松的捐助,可被拒绝的高晓松却越发想捐助李小萍。
高晓松:然后第二天她又给我打了个电话,说那个伯伯已经生活费他也负担,所以生活费也不用您。然后说,我非常地感谢你们,我长大以后要像你们一样,去帮助别人,去爱这个社会。我当时就非常感动.我设身处地的想,如果是我,我相信我会要两个人捐助,我相信我会的。因为我比如说我不忍心看我爸爸50岁再去背煤。但是我不会要第三个人的如果是我,但是她比我好,她第二个人的都不要。等于最后我一分钱也没捐出去,但是反而被她教育了。本来是我想给她点什么,但是最后是她给了我很多,我觉得让我非常地感动。
影像:李小萍的笑脸;作文;山上景色;音乐
隐黑
解说:现在离李小萍开学的日子还有一段时间,这些天里,李小萍基本都呆在家里陪着父母,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四年大学的学费与生活费虽然有了着落,但毕竟家里还背着好几万块钱的债务,父亲还要继续下煤矿挖媒,不过现在,至少全家人看到了希望。
影像:李小萍帮家里干活
记者:假如高晓松捐助你的话,你完全可以不告诉他……?
李小萍:我把他钱全部接受了,然后我们去还债了,然后我们家就幸福了,就过好了?但是我始终都在想,就是说,他们支持我的都是学费和生活费,我觉得我对自己比较严格,人家捐赠的想让你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就说他没说把钱捐给你去还债,也没说捐钱给你让你在家里面花,我觉得那样不道德。
记者:不道德?
李小萍:我觉得像对每一个人,帮助我的人,他们都是出于好心才帮助我的,我应该对他们诚实一点,诚实我觉得最重要的,赢得大家的信任。人一辈子不是就过了这一节前面就没路,前面还有很长很长的路需要走,如果这一次就给自己说破一次例,把原则先放在一边,我觉得以后可能会再次还可能出现,所以就不让它发生第一次吧。
记者:你觉得原则上的东西不能妥协?
李小萍:是啊,我坚信人人平等,这一点我不会,就说不会为钱权而曲折,也不能够为了这
些而改变自己走路的姿势。
记者:怎么讲这个走路的姿势?
李小萍:因为我应该走的更堂堂正正的走过去,我不会为了我好走一点,我就弯下腰再走过去,就那样的。
记者:弯一弯腰又怎么了?
李小萍:现在我小小的人格对我自己来说还是很重要的。这样走我过得更踏实,并且我能够很努力的去学习。我不会因为我多接受了一点资助,我心里忐忑不安的,整天就担心这担心那的。也不一定需要担心,但总觉得自己不舒服,那样子不是更难受自己折磨自己。
画面:李小萍的父母在院子里默默地干活
记者:但父母毕竟是你最亲的亲人,你怎么能让他们受苦呢,尽快把债还了,这笔钱不让他们上矿不挺好的吗?
李小萍:就这笔钱,就六七千我觉得可能还是在矿上工作,这钱只能是一个时间问题,它能缓解一段时间,但是之后还是得去。就说他从长远考虑我觉得不应该,就现在我爸爸还能够在矿里面上班,我觉得还是不错的。那以后在明年再考虑一下再换一下工作。我的唯一的想法就是能够顺利的上大学。其他的我没想过解决其他问题的,因为其他问题是属于自己的问题,我觉得自己有能力为什么要依赖别人。像我爸爸我妈妈都是身体不是很差,就说还是能够干活。像现在就说有些学生在家里面就像我们有一个同学他妈妈是残废,然后他舅舅也是残废手上面萎缩不能干活,只有他爸爸一个人干活,然后他现在也没有经过我这样的事,没有我这么幸运,但是他还不是得过是吧。我觉得自己还是有时候在生活中要常乐,常常知足,然后对自己的那种要求,会忙自己过的很踏实。
李小萍:因为人生本身,有些时候你仔细想一想几十年,如果有些事情你做出一些决定,对自己暂时有利,但是自己如果一直都不心安的话,过了以后有什么价值呢?过去以后一点都不值得回忆,我觉得留下一些东西值得回忆不是更好嘛。
画面:李小萍家所在的山;夕阳西下
隐黑
阿丘:不知道您听到小萍的这番话是什么感受,说实话,我有点诧异,也有些感动。她的道理是那么质朴,那么简单,那么自然。我不知道小萍在接到高晓松的电话后,有没有过心理斗争?我的同事采访回来和我说,在这个孩子的眼神中,你看不到司空见惯的复杂,甚至看不到任何诱惑,有的只是安详和纯净。也许,就是这种气质,触动了原本还多少有一点点居高临下心理的高晓松。
高晓松:我那天我都特别温暖,觉得。我给我每个人我见到的人讲,那几天,我见到每一个人,我都说我给你们说一事,所有人听了以后,都觉得这社会还是有很多温暖和善良。
记者:你都给谁说了?
高晓松:我遇到的每一个人,我要是真捐了钱我倒不跟别人说了。没捐出去,我就见人就说。到处说,我说我居然碰这么一件事,你们大家想都没想到。所有人第一反应都说,这孩子太好了,她就要了,她多要几万块钱,把家里的债还了,爸爸也不用背煤了,多好啊。对我也不是什么巨大的损失。所以所有人都说这孩子太好了。每个人都特别感动,我觉得我们在大城市里,浑身上下被各种灰尘弄的都快成兵马俑了。然后能有这样一个小女孩,从遥远的那种地方,能够给我们我觉得像阳光雨露一样,那种清新的东西。
记者:那就是说你本来是想给予一些东西?
高晓松:结果还是被给予了。所以生活对我实在又过于的好了。当然,你生活里遇到这样的人和事不是每天发生的。这是你的财富,这是生活给你的犒赏,所以我当然会记得。
影像:城市车流;女孩干活;高小松工作;女孩家空镜;城市人流;音乐;
阿丘:一个帮助与被帮助、给予和获得的故事就给您讲到这里了。不知道您的心里,是不是和高晓松一样,也感到了像阳光雨露那样清新的东西?好,社会记录,祝您晚安。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周一至周五22:05首播,次日4:40,16:30重播
Email至shehuijilu@vip.sina.com或shehuijilu@vip.sohu.net提供新闻线索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