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真的是我爸爸!他真的是成都‘无名英雄’中的一员,是为抗日捐躯的英雄……”昨日下午4时许,在成都市档案局(馆)市政府公开信息服务中心查阅大厅内,家住走马街的65岁婆婆周素琼,把头伏在桌子上轻声哭泣。放在她面前的是一份发黄的《阵亡通知书》。上面写着:“周克明,35岁,成都市走马街人,1944年5月在缅甸抗日阵亡,体貌特征:瘦长……”
据介绍,因当时成都市区被日军轰炸二十余次,大量市民流离失所,部分《阵亡通知书》难以送达亲人手中。昨日,首批已尘封60多年的500余份《阵亡通知书》,已有两份到达了现在已经年迈的子女手中。
“爸爸,女儿永远想念您!”
60岁的周素琼退休前是水碾河小学的教师。“我是个孤儿,小时候基本上没有人照顾。妈妈生下我不久就去世了。大约在我两、三岁的时候,爸爸参加了抗日战争,一去不复返。不到10岁的哥哥被送到乡下做学徒,家里就剩我和一个瞎眼的老奶奶。我们一老一小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几年后奶奶也去世了……”
解放后,在政府的关怀下,周素琼读书、当老师,有了自己的家。可是,关于“父亲”的记忆,始终是一团模糊。隐约记得奶奶在世时,奶奶曾经放声大哭过,似乎听到了什么有关父亲的不幸消息。
虽然嘴里很少提及,但在周素琼心里,对爸爸的想念从来没有停止过。“他长什么样子我记得不太清楚了,但我知道他是个粗线条的男子,完全不会照顾自己。每当想到这样的父亲在战场上与日本鬼子拼杀,我心里很疼。”
接待周素琼老人的姬勇先生,耐心地翻着每一页与周克明有关的资料,给老人讲解着:“这里只说明了死亡事由是‘抗日阵亡’,对于‘死亡战役’、‘收敛情形’、‘埋葬地点’等都空缺。结合这份‘远征军公函’上的7个成都籍阵亡抗日士兵名单,估计这批军人(包括周素琼的父亲)很可能是在原始森林中迷路,饥寒交迫离世……”周素琼老人的眼睛再次湿润了。
“今天起,不用绕着‘无名英雄’走了!”
另一位拿到迟到60年的《阵亡通知书》的,是家住红星路二段的78岁关文玉女士。她的父亲关仁伯于1943年在安徽与日军作战时不幸阵亡。
关女士说,父亲出川抗战60多年来音讯全无,他到底身在何方,一直是全家人不敢触及的痛。几十年来,只要一想起那座著名的“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就心酸难过。全家人都寄一线希望,但愿亲人还活着。母亲足足等了他一辈子,直到78岁带着遗憾离世。近年来,随着时光无情地流逝,姐弟中已有四人先后抱憾离去。
昨日,关女士轻轻抚摩着这份看似无情的《阵亡通知书》,含着眼泪微笑了:“还是很高兴!今天起,我可以大声地告诉我的孙儿:你爸爸的外公,是抗日战争的英雄!”
还有500余抗日阵亡成都籍将士资料等待亲人认领
“没有国家,知识何用?”“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在这些尘封已久的档案中,还能依稀看见当年成都学子奔赴抗日前线时留下的豪情壮语。
昨日市档案局(馆)的姬勇老师告诉记者,8年抗战中,四川人民包括成都市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作出了最大的牺牲,这段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历史,不能被忘记!在抗日战争中,四川将士共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共计64万余人……
昨日记者看到了这批已尘封60多年、共500余份尚未送达的《阵亡通知书》。希望能让更多的市民记住这段历史,也希望能让这些阵亡将士的亲人的心灵得到安慰。
《阵亡通知书》部分摘录:
张立成,1938年4月台儿庄阵亡,成都天府镇。
陈泽,1938年江苏邱家渡与日作战阵亡,成都顺城南街。
刘宗海,1939年10月24日汉口阵亡,成都和尚街。
张云鹏,1938年3月山东腾县阵亡,成都北糠市街。
雷云,1939年6月28日山西王家嘴与日作战阵亡,成都顺城南街。
杨海若,1937年10月凇沪抗战阵亡,五福街21号。
杨鹏,1938年徐州会战阵亡,西御河边58号。
彭俊夫,1938年4月台儿庄阵亡,青羊横街22号。
夏安全,1940年11月湖北随县与日作战阵亡,青羊正街50号。
夏青云,1938年12月长沙战役阵亡,三桂前街18号。
……
即日起,欢迎广大市民到位于清江东路280号的市档案馆,免费查询“抗战时期(1935年-1945年)成都籍阵亡官兵”档案材料。查阅时请尽可能提供被查找人的姓名、曾用名、原住址等相关情况。咨询电话:87320747。
(本报机动记者 傅艳 摄影 刘晋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