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索引
体会过南京长江大桥堵车之痛的人,不在少数。
然而抱怨之余还在想办法改造它的人不多。东南大学教授卫龙武近日提出了一个近乎“天方夜谭”的设想:整体提高大桥,并增设成三层桥面,上行地铁,取消过江隧道。此外将京沪铁路过江线、沪宁高速列车线均引至正在规划中的四桥上通行。
卫龙武为此设想了几年,图纸画下来寥寥几笔,可要真正实施却相当漫长。他的思路是否合理?大桥能不能动?我们城市的建筑与规划,又当如何突破禁区,并不断创新,带给人以惊喜?快报明天(8月22日)起开通热线电话025-84783519(上午9:00-11:00,下午2:00-4:00),欢迎广大读者就此来电讨论。“大桥堵得我实在受不了”
“大桥拥堵,我有切身之痛。”东南大学教授卫龙武回忆起6年前的那次经历。“我要到江北的东大西校区去,结果车子堵在桥上,大热天,三十七八度,在车里蒸了好几个小时。怕油没了,空调也不敢开大,也不知要熬多久,那罪可真难受!”这样的事情经常出现。堵桥之痛困扰着卫龙武与他的同事们,也困扰着相当一部分在浦口设立了分校区的高校领导与老师。“当年市政府以优惠政策鼓动我们各个学校到那边建分校区,想在江北形成大学城。不少学校都过去了,可这交通实在是不方便,大家只好纷纷撤回来。东大现已在江宁重新选址建了分校区,算起来垂直距离是到浦口的两倍远,可交通要便捷多了。现在浦口那摊子,就白白丢那边,如同鸡肋。这都是损失啊。”
江北发展,无奈受制于这一狭窄的瓶颈。
2001年,二桥通车,卫龙武暗自高兴了一阵子。可跑几次大桥下来,拥堵依旧。这让这位土木结构学专家琢磨开了。
为什么二桥通行后大桥还那么堵?这问题就没法解决吗?又一次堵在桥上汗流浃背时,卫龙武对着滔滔江水与一桥停滞的车队,思路从这个沉重的话题延展开来。“不能加宽,我们就加高吧!”
“不论再在其他位置上建多少座桥,大桥的位置都是不可取代的。它对于江北发展所起的作用太重要了,它现有的功能需要重新调整定位”。
卫龙武指着南京市交通地图上大桥的位置,重重点了几下:“对于往返于六合与城区的人来说,从大桥走是最佳选择。大桥的畅通与否,已经直接影响到江北的发展,这从大学城的南撤就能看出来了,不要我多说。”
他的设想是从2001年底开始的。最初他认为可以将大桥公路现有的4车道改成6车道。一经提出,便遭到桥梁专家的反对,因为大桥桥梁现在的状况从结构上讲,根本不允许在两侧加宽。
“不能加宽,我们就加高吧!”卫龙武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开始了更大胆的设想。他想像在平房上加盖楼房那样,在大桥上面再加两层,建成三层桥面。
“首先是把大桥整体抬高,方便江面的大型过江油轮通行。然后就是整改。一是保留现有的公路桥,二是将原有的铁路桥改成二层公路桥。两端与公路网的连接也能很好地解决,北岸上层与宁六公路连接,下层与宁浦公路、宁徐公路连接;南岸上层与城西干道连接,下层利用目前的高架铁路桥与纬一路、新庄立交、玄武湖隧道连接,直接进入城市内环线,中间与西边的经四路、建宁路连接。桥两岸都设置沟通三层桥的回龙桥。这样一来,江北的车可以不经过一个红绿灯就能到达城中任何一条主干道上,大大提高速度,改善了现状。这也使得大桥变成一座‘大市区’内的立交桥”。
卫龙武的设想还不仅在于公路,“3号地铁线也可以从大桥上走,这样一来,过江隧道也不用挖了。
卫龙武这一“宏大构想”除了针对大桥,还涉及了正在规划中的长江四桥。
他所设计的三层桥面,都没有留京沪铁路的通道。他把铁路桥的功能赋予即将兴建的长江四桥。
“长江南京段的桥不应当在数量上求多,关键是宏观上的布局合理,且有各自的定位。大桥成为市区桥后,铁路迁移势在必行,而从节省造价的角度考虑,我也认为四桥的规划可以更大胆些,也就是把原规划中建在三桥附近的供沪宁高速列车通行的大桥与四桥二合一,同时利用江北现有的铁路线将铁路引到那边去”。“便捷省钱有创意,就是合理”
卫龙武对着地图大刀阔斧,虽然目前均是纸上谈兵,却已引来一些不解之音。
首先就是造价的质疑:铁路改道的投入是巨大的,这样七改八改的,要花多少人民币?卫龙武给记者算了笔账:“铁路改道,江北的火车西站、下关站、货运站就都可以撤掉了,这省出的土地,50亿元还是值的吧?另外地铁从大桥过,相对于挖一条过江隧道肯定也要省下不少钱。此外原规划中的沪宁高速桥与四桥合并,也可省出数十亿元,而这样的话,沪宁高速也不必从城区穿行而过,大大减少了将来不菲的拆迁补偿费用。我与朋友大略算过,省个一百亿不成问题。”
省钱一说,只是卫龙武粗略计算后的一家之言,有待更精确的认证。而一些有着“大桥情结”的人却对他的设想表示强烈反对。
南大一位博士生导师称,这样“折腾”大桥很不合适:“大桥在人们心目中有特殊地位,是新中国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是南京城市的象征之一,怎能这样改造?”
卫龙武以德国议会大厦(帝国大厦)的事例来反驳:“帝国大厦也有一定历史了,希特勒就是死在里面的。可几年前德国居然把大厦的顶部给掀掉了,然后换了大玻璃顶,为的是方便市民们在房顶上看议员们发言,并通过音响系统旁听。这在国际建筑界评价相当高。试想大桥如果改成三层,有可能的话再通行地铁,那它就是世界惟一的三层大桥了,不仅成就了世界桥梁史上一次极具创意的变革,也提升了南京城市形象……”。“操闲心,因为我是城市的主人”
讲到动情处,卫龙武有些像四处游说的古代书生。然而从他堵在大桥上的一念起,到如今形成完整的思路,做测绘等工作,始终没有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家单位指派或委托。精力、财力投入,都是他的自发行为。
他是学土木结构的,曾负责过江南大酒店的平移、莫愁湖门楼平移等项目,也曾为山西路工行进行过以整偏为目的的整体顶升工作。但严格来讲,考虑桥梁建设与规划,他有“不务正业”之嫌。
也有人支持他。一位规划部门的官员对他的设想给予过高度赞赏:“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你敢于大胆设想,就很不简单。不仅是建一两座桥梁,大到我们整个城市的规划,小到每一个建筑细节,都非常需要想像力!”
“他是我的知音。”卫龙武挺直了身体,笑起来。“墨守成规的思路只会让我们整个城市变得死气沉沉。为什么不能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像?我也是在长江边生活的人,我也要出行,操这些心,哪怕不懂土木结构学,只要我是这个城市的主人,我就有权利出谋划策!”
“说起来简单,真正落实很难。大桥产权是铁道部的,又归南京使用,具体的保养维护也有专门单位。整改牵涉到的部门非常多,程序复杂。蓝图画好了,我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他并不满足于在图纸上构建他的梦想,如同一个用积木搭成摩天大楼的孩子要寻找魔棒来点化成真一般,他揣着图纸与详细的大桥改造计划,兴冲冲上报国家与省市各部门去了。快报记者吴聪灵鲍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