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玉溪市近期举办的聂耳纪念日活动上,云南文化界一些人士忧虑地指出:“国歌在小学、中学、大学的音乐教材中都有,但现在很多中小学生、大学生都唱不好国歌,甚至连歌词也记不住。”
云南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刘蓝教授告诉记者:“在长期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唱国歌要么节奏不对,要么中间加音,要么丢了一句。”
一些小学老师也表达了他们的担忧。“现在很多孩子都认识不到国歌的神圣,升国旗时打打闹闹。老师制止他们,他们认为老师不过是在维持秩序。”昆明市呈贡龙城镇中心小学教师李琼美说。
爱唱流行歌却唱不好国歌
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在昆明对部分大中小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
在回答“你知道《义勇军进行曲》吗?”或“国歌原称什么”时,接受调查的中小学生都说“不知道”;在回答“你能把国歌完整地唱出来和写出来吗”时,有的说“不行”,有的说“记得一些,但记得的也唱不准”。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有的说:“能,但唱得准不准就很难说了。”有的说:“现在不能了。但不是不爱国,主要是很长时间不唱了。我们年轻人喜欢流行歌曲”;在回答“升旗时唱国歌会跟着唱吗”,他们说“不会”;在回答“老师有没有要求你们把国歌唱到什么水平”时,他们说:“没有”;在回答“你经常唱国歌吗?”时,有中学生回答说:“两年前唱过”;有大学生回答说:“小学、初中唱得多一点,上大学后唱国歌也就寥寥几次”,“我从大学进校到现在一年了,都没唱过一次国歌”;在回答“现在很多青少年唱国歌不准不好的现象,你怎么看?”时,有大学生回答:“可以理解。一方面国歌不是通俗歌曲,很多时候是奏国歌,不是唱国歌;另一方面,这一现象是否反映出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够?”
“公民唱不好国歌,令人难以接受。这一现象应该引起社会关注。”看着记者的调查结果,音乐家聂耳的侄女、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影视作曲工作者聂丽华担忧地说。
“其实在对学生的音乐教学中,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国歌教学。但现实中的矛盾是,我们的艺术教师太少,真正受过系统训练的则更少。很多学校音乐教师缺乏,多由班主任或其他老师兼任。”云南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王信东说,“由于师资的缺乏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目前音乐教学在很多学校都得不到保障和应有的重视,音乐课开课率低,有的甚至每周两节都保证不了。农村的情况就更差了,许多中小学校连音乐教材都没有,孩子学国歌是从电视或收音机里学的,连谱和词都没见过”。
对于很多孩子唱得好流行歌曲唱不好国歌的现象,王信东认为,国歌是在特殊场合中唱的歌,而通俗歌曲却时时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孩子们接触通俗歌曲比国歌多,受影响也比较大。“但这并不能作为唱不好国歌的理由。”他说。
国歌唱得好不好与升学率无关
云南大学历史系马列部副主任金子强教授认为,在国歌教学中,除了教孩子唱,更重要的是要讲授国歌产生的背景。“我们的国歌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诞生的,唱国歌就是对国家历史的了解。”他说,学习本国历史,是培养爱国主义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爱国主义是一种认同感,是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离开这些认同,就谈不上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但是近些年来,这方面的教育削弱了。”
金子强指出,目前国史教育在中学课程中所占课时很少。那些没进大学就工作的学生,有可能终身不再接触本国史,只能从电视上看到对历史的戏说。“很多大学生甚至只知道毛泽东,不知道朱德、贺龙”。
“此外,如今的应试教育也减弱了青少年的国情教育。国歌唱得好不好与升学率无关。”金子强说。
诗人于坚也认为,今天的教育很危险。学校的经济效益和老师的工作成绩都与学生的考试分数挂在一起,分数的高低是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学校要培养的应该是有礼貌、有修养,懂得谦让、平等,有仁爱、诚实之心,有责任感和爱国情感的人,这种教育应该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始终。但是,可怕的考试制度把考试和考试所要达到的目的割裂开来,考试第一的导向漠视了其他教育。
国歌中居安思危的精神,我们永远都不能抛弃
“教育代表着国家形象,如果我们的教育能使受教育者感到尊严和温暖,是可以反复进行的,那么他们就会热爱教育、热爱国家。会把学习国家历史当作一种必要,而不是认为被灌输。”于坚说。
金子强则认为,伴随着经济发展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没有经历过苦难和贫穷,在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下,这种漠视国情教育的现状,有可能会造就一批只知道啃书本、没有民族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缺乏爱国情感的学生。
他说:“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是每个国家国民教育中都必有的内容。国歌中居安思危的精神,不仅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将来也需要,我们永远都不能抛弃这种的精神。这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因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个体的力量是微弱的,只有群体有凝聚力才能取得胜利。”
“我们不能把必要的形式和形式主义混为一谈,国歌、国旗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元素,爱国是通过各种细节来体现的,其中包括对国旗的尊重、对国歌的了解、对国家的认同、居安思危思想的树立等。”金子强说,要改变这一现象,不应简单地指责青少年,最起码可以从教师做起,教师负有指导责任。当教师具有了强烈的社会良知和家国感受,这种思想便会自然地传递到学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