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科研“官本位”需合理资源配置
日前,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在和十几名新疆老科研工作者座谈时,痛心疾首地说:“要搞科研就不要当官,要当官就不要搞科研,当了官就要好好为科研工作者服务,既想当官又想搞科研肯定什么都做不好。”
的确,在我国科研战线,存在着不少蒂固根深的积弊。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科研工作者往往得不到与所做贡献相对等的个人回报和科研资金;另一个同样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已经被提拔为厅级、处级、科级等等官衔的科研工作者,他们的个人待遇和科研资金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这两个互为正反的事实,最终导致一个谬误的指向:广大的科研工作者将眼光和精力牢牢锁定在官位上,如同所有准备应试的学生,在分数的指挥棒下,奔突游走。学生以分数为考核的唯一指标,必然会导致综合素质不高,科研工作者以“升官晋爵”为己任,必然会导致本职的科研工作被疏忽。
科研工作者的“官本位”思想,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多方面的。
从个人方面来说,很多颇有潜质的科研工作者,因对官位的过分迷恋分散了宝贵的精力,在学术上难有建树,从此庸庸碌碌,混迹于觥筹交错之间;从实际操作来说,许多科研工作者既当官,又搞科研,因为精力有限,无法为大家全力服务,对科研经费的使用也有职务之便,而不当官的科研工作者,则苦于没有科研经费;从整个国家来说,科研工作者成为“官迷”,造成了国家着力培养出来的大量的科研人才的隐性流失,动摇了国家的科研根基。
科研退居第二位,官衔跃居第一位,此种不正常的现象在科研战线出现,原因主要是,科研资源的配置,在一些地方不是以科研成果论,而是以官衔大小论。“搞科研就不要当官,当官就不要搞科研”,并不是科研“官本位”问题的真正解决之道,只有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估体系,从而合理地配置国家资源,才可能医治科研战线的“官本位”顽疾。
(赵家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