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当局视而不见大陆市场,反要求台商开拓英、法、南非的做法,将进一步加剧其经济恶化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今年以来,台湾对岛外贸易顺差急剧减少,1~7月降至不足8亿美元,可能创下台湾近30年来的新低,这一现象引起了台湾各方面的关注。
岛外贸易顺差大幅减少除了岛外进口增幅大于岛外出口增幅外,关键在于台湾竞争力的下降。今年1~7月,台湾岛外出口增长率只有6.6%,约为岛外进口增长速度11.2%的一半强。今年台湾向岛外出口增幅下滑,与以前情况有所不同,不是国际景气不佳造成的,而是台湾经济结构变化与产品竞争力下滑造成的。
台湾产品竞争力不如日韩是顺差锐减的关键之一。由于台湾产品竞争力不如日本与韩国,产品打不进日韩市场,又高度依赖从日韩买入的电子与机械零部件,使得台湾地区对日本与韩国的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去年分别达304亿美元与63亿美元,今年1~7月份分别达到192亿美元与45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4.5%与29.1%,自然导致岛外顺差大幅减少。
台湾执政党人士将台湾外贸顺差锐减的原因归于台商对大陆投资,显然是错误的。事实上,在大陆对台湾产品向大陆输出没有特别限制,及台对大陆产品输入严格限制的不对称贸易格局下,1992年起大陆就成为台湾最大的顺差来源地,去年从大陆得到的贸易顺差达512亿美元,是台湾总体顺差62亿美元的7倍多,若没有对大陆的顺差,台湾将有400多亿美元的逆差。今年上半年,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达到25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仍有所增长。
经过多年的发展,两岸产业分工与台湾经贸发展模式出现新的变化,台商经营模式由过去“台湾接单,岛内生产”转变为“台湾接单,大陆生产”或“大陆接单,大陆生产”。依台湾“经济部”调查统计,“台湾接单,大陆生产”的比重由2003年7月的23.9%上升为今年6月的40.5%,在大陆出口前十大企业排名中,台资企业占有一半以上。两岸这一经贸格局的变化,也让大陆外贸顺差大幅增加,尤其是对美顺差大幅增加,引发中美贸易磨擦,大陆成为台商的“代罪羊”,也使得台湾外贸出口增长放缓。不过,台湾的经济利益并不因此而受到损失,台商在大陆赚的外汇开始大幅流回台湾,这是近年来大陆台资企业资金回流台湾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台湾企业的外移,台湾向岛外出口增幅下降与顺差减少,不能怪罪于大陆,这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岛内投资环境不再适合投资与企业经营的情况下,企业就会寻找新的发展出路,开拓新的市场。即使没有大陆市场的存在,台湾企业还是会寻找其他替代市场,否则就无法生存。何况大陆市场如此庞大,土地与劳动力优势如此明显,怎能阻止台湾企业寻找生存的动力?问题是台湾当局不是积极应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与两岸产业分工的变化,而是消极限制,实行防堵政策,在某种意义上扼杀了台湾经济的发展出路,影响了台湾竞争力的提高。
面对岛外出口增幅下降与顺差大幅减少的形势,台湾当局不断通过各种手段拓展外销市场,日前不仅将英、法列为新的重要市场目标,而且大力拓展南非、土耳其、马来西亚、印尼、印度、孟加拉等地区,然而却将距离最近、市场潜力巨大、全球都在争取的大陆市场排除在外,不仅不积极争取开拓,还加以“管制”,这一政策思维可能进一步加剧台湾贸易形势的恶化。
台湾当局如果不能正视大陆市场,不能正视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不开放两岸直接“三通”,不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竞争力,可能无法扭转台湾岛外出口增幅下滑与贸易顺差减少的趋势,也改变不了台湾走向“逆差时代”的大势。(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