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应该保持海纳百川的文化吞吐力。在城市半径外向延展的进程中,“一城九镇”的规划建设其实是为避免“千镇一面”而进行的试点。少数人对此的疑虑,要么出于善意的担忧,要么出于对固有经验的坚持,——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往往没有到过现场。
撰稿/沈嘉禄(记者)
树老根深,着花更艳
如果机械地将“一城九镇”的规划与目前全国范围内方兴未艾的“申遗运动”联系起来考量,确实容易引起某些文化人的肝阳上亢。有人故意将两个不同概念硬塞在一个筐里做文章,不排除有哗众取宠之意。“申遗”,我们愿意看作是民族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抢救工程。“一城九镇”则是特大型城市向外谋求发展空间,提高对外服务能力的历史性跨越。在素有海纳百川襟怀的大上海,为什么就不能在建筑风格上体现多元文化的色彩?
继承与拿来,并非冰炭。不懂继承,我们不知从哪里来;不善拿来,我们会在摸着石头过河时多呛几口水,甚至被潮流卷走。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小平同志的理论已被无数次证实。
让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回望松江。这座古城在烟雨苍茫间走过了1253年,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能与松江一起趟过历史长河的古城也许不少,但放在上海这个国际性大都市的构架内来翻检她的史册,就会读出别样的滋味。上海越是开放,越是现代化,越是国际化,松江的人文底蕴越能显现出宝贵的精神价值。
在“一城九镇”规划中,松江新城被列为头号工程。这种战略考虑,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文脉的把握和延续,也是对松江新城的建设出了一道难题。
松江是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发源地。广富林文化遗址表明,早在6000年前就有先民在九峰一带活动。唐天宝十年(751)年置华亭县,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华亭县为华亭府,后改为松江府,辖华亭、上海两县。到了明代,松江已成为“东南一大都会”,全国36个重要城市之一,与苏州、广州一样是中国资本主义最早萌芽的地区之一,时称“苏松财赋半天下”、“松江衣被天下”。
清道光年间的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由于经济中心东移,作为农耕社会重要角色的松江府城不得不洗去铅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华亭、娄县合并为华亭县。1914年改称松江县,江苏省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松江。1949年5月13日松江解放后,苏南行署曾设松江专区。1958年1月,松江专区撤消,松江县并入苏州专区;11月划入上海市。1998年6月,松江撤县改区。
从至今保存完好的文物看,松江有唐代的经幢,宋代的方塔,元代的清真寺,明代的照壁,清代的醉白池,此外还有云间第一楼、跨塘桥等不容小觑地见证松江的流金岁月。松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中翩然走出陆机、唐询、陆云、杨维桢、董其昌、何良俊、顾正谊等文化名人,徐霞客从松江佘山脚下出发游历全国,写出了不朽的《徐霞客游记》。如今在中国书画家大辞典之类的辞书中,会惊愕地发现每十五人中就有一个与松江有着历史渊源。故而历史学家从广义上论断,上海人的根在松江,上海人的精神故乡在松江,很长时间里,上海人的梦想与荣耀也以这座历史名城为背景色。松江为上海保存了一线人文脉息,松江人的嘴里含着解读上海传奇的钥匙。
所以,当“一城九镇”规划将松江再一次推上历史大舞台的前沿时,松江人一点也不感到突然。他们甚至有点悠闲地说,松江境内早就五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佛教)共存,来自遥远西方的传教士早在400多年前在松江留下足迹,我们松江人什么没有见过啊。
善于拿来,精于选择
在“一城九镇”的规划中,松江新城内有1平方公里的核心风貌区,其建筑风格确定为英伦风貌。松江——英国,两者之间没有血缘关系,时空相距遥远,文化特征相左,生活方式差异很大。外来的英伦风貌在历史厚重的松江会不会显得突兀?会不会对本土文化造成以资本为第一推动力的冲击呢?
记者在当地考察后发现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对老城的精心呵护,使得新城在世界范围的对话中,获得了彰显民族精神与性格的人文底气。围绕着“一河(市河)二桥(跨塘桥、大仓桥)二街(秀南街、中山路)”展开的老城改造基本完成,许多明清民居建筑被挂牌保护起来,其中的走马楼、朱氏走马楼、颐园、葆素堂、杜氏宗祠、沈氏三宅等名人旧居及民宅已经得到修缮。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1处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起将松江的前尘往事娓娓道来。老城区滨水而筑、汇水成市的特点在今天还可明显感觉到,望仙桥、跨塘桥、大仓桥、秀南桥等古代石梁桥为我们留下了研究中国桥梁史和交通史的活化石。老城区的民俗文化以华亭老街为主要载体得到了梳理与弘扬,老城区的居民仍然像过去那样生活在恬淡、悠闲、宁静及知足常乐的氛围中。
当初规划时,政府有关部门就极富远见地以一条贯穿松江城境内的沪杭高速公路为界,南:老城。北:新城。高速公路下有桥洞,老城向新城提供文化营养的脐带没断,新城向老城传播现代文明的信息渠道很畅通,作为现代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都在日夜传递。这一切犹如中国园林中的借景,有隔与不隔之妙。所以英伦风貌并没有降低或稀释松江的文化品质,而且老城以深厚的家学含笑滋养着新松江人。
全国劳模、松江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宁对记者说,松江新城并非像有些人担心的是“全盘西化”,而是谨慎地辟出1平方公里建成英伦风貌区。更不是一时冲动、心血来潮。“我们先来观察这样一个现象,改革开放20多年来,许多地区的农民富裕起来了,在高速公路两边幢幢新楼盖起的同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中国民居粉墙黛瓦的传统风貌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瓷砖贴面、铝合金窗框,加上屋顶上树一串不锈钢球(俗称‘东方明珠’)那种非常恶俗的楼房?常听说一些中小型市县的新建格局往往会出现超出实际需要的中心广场,然后四周绕几圈毫无风格特征的楼房?还有,上海大剧院建成后,在全国各地翘起天花板的建筑一下子冒出了许多。”
其实这种现象这并不难解答。因为我们社会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期,文化也处于与国际接轨的盲动期,原有的传统文化出现断裂,对外来文化又不知如何把握,专门人才大量匮乏,应试教育及建筑在长期内被赋予浓重政治色彩的做法又使我们青年一代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抑止。建筑作为一门大体量的综合艺术,设计与建设,甚至移位,稍有不慎,就会留下贻笑子孙万代的遗憾,这方面的教训确实不少。
也正因此,“一城九镇”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避免在快速的城镇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千镇一面情况,这是客观形势的要求,也是政府有关部门和专家的聪明之处。拿来主义的做法被历史证明可以少付学费,避免别人犯过的错误。
于宁接着说:“从世界城市史来看,规划和建筑风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征,往往会使它产生长远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并成为一个地区文明的重要标志。如果我们从历史的源头上分析,就会发现那些具有久远魅力的城市,在早期建设和崛起时,都不同程度地借鉴和吸取、甚至是移植了当时世界建筑的精华。我们暂且不说罗马神庙上留下了中国建筑的痕迹,就以莫斯科、圣彼得堡为例,就是请当时欧洲第一流的建筑大师参照欧洲宫廷建筑风格来设计的。再比如日本的京都和奈良,其标志性建筑几乎就是中国唐代长安建筑的翻版。所以我们要站在历史的高度看问题,上海的试点城镇通过吸纳世界各国优秀的城市建筑风貌,不仅能进一步体现上海海派文化的特征,也是使试点城镇获得特殊魅力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要面向世界,海纳百川、善于拿来、精于选择,使松江新城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
风格即人,以人为本
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说过一句名言:风格即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建筑。而且建筑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更广泛地影响着环境和人群。那么,在越来越起着积极影响的海派文化中,建筑文化辐射作用同样巨大。今天,中外游客到上海观光,有三处景点不能不去:在城隍庙看上海的昨天、在外滩看上海的今天、在新天地看上海的明天。而这三处都以显著的建筑风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除城隍庙外,外滩和新天地都可看到外来文化的印记,以及中国文化对此的消解。所以说,从上海的建筑风格可以看出上海人对拿来主义的富有智慧的诠释以及足够的定力。松江新城的建设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据于宁介绍,松江城区规划建设初期,他们请法国思构公司做规划,由著名的设计师莫尼领衔,他的设计思路源于欧陆风情,又以香榭丽舍大道为蓝图,为松江新城行政区做了一条长3600米、宽300米的绿化带,在飞机上俯瞰能感觉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松江新城纳入“一城九镇”整体规划后,必须在更高的起点上调整、充实。于是松江区政府再请来英国的阿特金斯、谢比特·罗伯逊、法国的思构及一家由英、意设计师为主体的跨国公司竞标设计,最终由英国阿特金斯工程顾问公司设计的松江新城总体方案中标,并拿到了英伦风貌区的全部设计合同。这家公司在全球拥有1.5万名雇员,因设计阿联酋海滨城市迪拜的超六星大酒店——“阿拉伯之塔”而名声大振。
但松江没有撒手托付给英国人,该区领导多次组织到欧洲进行详细考察,结果发现英国住宅的特点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贵族府邸总是金碧辉煌,繁复绮丽,而是建筑密度低,式样古朴大方,与自然界的河道、丛林、斜坡、山峦、奇岩等景观融为一体,只有在雕塑小品、门庭柱饰、喷泉桥头及历史陈迹等细节上体现出细腻与精致的艺术品质。他们还发现,英国的园林与法国的过分修饰与夸张不一样,早在18世纪他们就吸纳了中国园林对称和谐、依势借景的特点,俗称“英华园林”。因此把英伦风貌风情融入松江新城,在自然景观上接通佘山,在建筑风格上接通大学城,真可谓一石双鸟。
大致的建设风格确定后,画家出身的于宁与设计师沿着泰晤士河两岸考察,英国乡村的田野风光和宁静的生活氛围给了他们很大的启发。经过于宁和外国设计师无数次沟通,包括文化及建筑理念的猛烈碰撞,最后决定集多个英国乡村的精华,整合后设计成一个小镇。它的艺名是泰晤士小镇,正式名称则是松江新城国际社区。后来有人到英国去寻找它的母本,但泰晤士河畔并不存在这样的小镇。这是对西方建筑符号“七宝楼台、拆散开来”进行解析,然后再整合而成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群体。
“它不是豪华的贵族府邸,也不是刻板的现代住宅,而是建筑脉络清晰、风格相似的面向世界的建筑群。每一幢楼的设计都考虑到与整体风格的协调,以及中国人对民居的朝向、格局等方面的要求。它们彰显个性,相互依存,彼此尊重,平等对话。我们综合维多利亚时期到英国现代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典型小镇规划和建筑精华,充分利用特定阶段的建筑特点、建筑选料,最终完成了一个蕴含大气、纯正英国文化却又能和本地文化和谐对接的新型社区。走进小镇,犹如中国人餐前端起红葡萄酒杯一样的自然、习惯。”于宁进一步强调:“它与松江成规模的外向型经济、众多的外企雇员、市中心中等收入以上阶层人士的入住要求以及大学城营造的多元文化形态是相适应的。特别是对外企的高层而言,国际社区的氛围能让他们有置身故土的感觉。”
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2002年的金秋10月,韩正市长与英国贸工大臣休伊特女士出席了泰晤士小镇的开工典礼,经过建设者3年的辛勤努力,这个国际社区已呈现出迷人的轮廓。泰晤士小镇总建筑面积为35万平方米,公建和商业设施面积有10万平方米。主景为350亩水面的景观湖泊;湖中有岛,岛上建有城堡、风车、木桥,与亲水平台、游艇码头、露天剧场等相映生辉。
小镇内的每幢建筑都不雷同,有的用老砖砌成,有的拉毛墙面,有的露出横七竖八的木结构。但总体的色调与建筑语汇是统一的,那种谦虚内敛、不事张扬的英国绅士态度令人感动。每个窗口都有鲜花垂吊下来,就跟欧洲小镇上常见的情景一样,温馨而浪漫。红瓦尖顶勾勒出起伏的轮廓线,白云压得很低,灯杆是墨绿的,大门是红色的,小路由粗毛石片铺成,窗台很大也很低,花台上的鲜花开得无拘无束。一条曲折的步行街贯穿小镇心脏地带,街上市政厅、中学、教堂等标志性建筑外,还有适量的预留商铺,铺面并不张狂,有意与人亲近,很适宜开开咖啡馆、书店、饰品店和手工艺品店,天使艾米丽会不会闪现在这里呢?
这里的住宅分为独立、联体别墅和英式围合公寓两类,房型从40平方米到400平方米都有,还有一种联排公寓是为白领和创业者度身定制,底楼可按产业定位开一家店铺,二楼以上是办公室、工作室和住所。窗外就是广场内的街道,店铺与露天酒吧和休息长廊构成一体。
设计师还充分吸取了现代英国住宅讲究环保、注重实用、追求现代的理念。据于宁介绍,这里的一些建筑生活垃圾可以通过管网排出,集中处理,自来水采用分质供水可以直接饮用,许多建筑外墙采用保温材料,中央空调有的采用地下水冷却技术,太阳能也在隐蔽处采用,部分单体住宅安装了适用老人的电梯。总之,技术层面是非常先进的。
和谐社会需要亲如一家的软环境
小镇上彩旗飘扬,阳光灿烂,建筑工人在作最后的装饰,明年交房后,这里才会热闹起来。但小镇的社区活动早已开始了。每个月的双周末,商业街发展商上海恒和置业有限公司会举办冷餐会,请购了房还没有入住的业主或外企白领来这里小小地欢聚一下,他们还从网上报名者中选取一部分人来这里作客。8月13日晚上,总开发商松江新城公司与发展商恒和公司专门为小镇举办了一次近两千人的啤酒焰火晚会。英式军乐仪仗队、乌克兰红绸舞、美国乡村歌曲、非洲原始部落舞蹈等节目演绎着国际社区的狂欢。
策划大派对的用意被记者猜到了,他们想形成一种与建筑风格相符的社区文化,一种与石库门、新公房邻里关系不同的人际关系。
于宁笑了,“是的,我们希望居住在这里的主人是多元化的,但是不愿意看到这里是一个候鸟型居住区,许多家庭双休日或节假日开车才会来,来了后门一关,老死不相往来,小镇成为法国作家加缪笔下鼠疫流行的死镇。我希望这里的业主热爱小镇,热爱环境,有主人意识和家园意识,乐于参加社区活动,乐于跟邻居沟通,彼此信任、友爱、帮助,一起享受和谐社会的欢悦。”
小镇里除了公建配套设施外,还建有市政厅、博物馆、艺术馆、教堂、健康中心、电影院等,按照具有完美主义情怀的于宁的构想,明年小镇建成交付使用,业主或请来的三五知已可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节日里漫步河边,或者垂钓,或者坐上邻居家的游艇逐浪。上岸后来到市民广场找一家印尼餐厅吃饭,午后在遮阳伞下喝杯咖啡,然后进一家小店吹制玻璃花瓶,或在一个陶罐生坯上画一丛鸡冠花,或进一家裁缝店做按罗伯茨·朱丽叶的照片做一条露背裙。此时,会有画家搬来小凳在广场上写生,或为美丽的女孩子画一幅肖像。市政厅里正在选举新一届业主委员会,博物馆里正在展出崧泽文化的陶罐和玉器,艺术中心的新架上绘画展开幕了,一队梦之队球星来此地参观与业主们合影,在汗衫上写满潦草的名字。邻居家的窗口泻下《月光奏鸣曲》的音符,十几位女士将自己做的冷菜端到会所里,蜡烛点亮后,一个主题派对马上要开始了。教堂里响起了缓缓的钟声,那里正在举行一对新人的婚礼。
“最主要的是邻居间亲如一家,情同兄弟。”于宁说。他希望小镇上的风情能温馨地体现上海石库门和松江老城小巷的市民文化。小镇可以由硬件来帮助展现英国风情的生活情态,但更应该通过软件来复原中国的风土文化、上海的人情世态。并且由这种环境和氛围作为旅游内容向外开放。
“小镇是没有围墙的,每个业主的心胸也应该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城市。”最后,这位理想主义者说。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