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和平青史留名
北爱和平进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固然令她名垂青史,但个人魅力,才使她独一无二。
莫勒姆去世当天,美国有线新闻电视公司(CNN)的报道说,无论历史如何评说其政治功绩,对英国公众而言,莫勒姆的笑容无法忘记。美联社援引英国观察家的话说,英国政府同爱尔兰共和军之间长达22个月的谈判过程中,莫勒姆凭借个人亲和力扭转乾坤,这种说法毫不夸张。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形势表明只有赢得在押爱尔兰共和军囚犯支持,才可能启动和平进程。莫勒姆不顾个人安危,前往以混乱著称的梅兹监狱,探视爱尔兰共和军强硬派人物,双方面对面交谈60分钟。两小时后,爱尔兰共和军政治派别代表宣布,同意加入和平进程。事后,莫勒姆对记者说:“我没有谈判,我没有做交易,如果你不开始对话,怎么能启动和平进程?”1998年4月英国、爱尔兰与北爱尔兰达成了一项旨在结束长达30年流血冲突的和平协议。爱尔兰总理伯蒂·埃亨说,莫勒姆是一名“传奇人物”,她为北爱和平进程不知疲倦地工作,所有认识她的人都会因噩耗难过。莫勒姆去世的消息由家属传出,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立即从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发出唁电,表示哀悼。他称莫勒姆改变了北爱尔兰的政治局势,并为工党复兴发挥了关键作用。“玛肯定是(英国)政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她性格多彩,亲切随和,充满活力和生趣,”布莱尔在这份官方声明中,仍然使用了英国人对“玛乔丽”的昵称“玛”,“她是工党由在野党变为执政党的设计师。”言辞犀利语惊政坛英国《泰晤士报》说,如果外界对莫勒姆有一致评价,那一定是“她与任何一名内阁大臣不同”。英国人把莫勒姆称为“最受欢迎的政治家”。她直率、口才好,人缘极佳,频频亮相于公众电视节目、社会公益活动。她语风犀利,不留情面,有时也给自己带来麻烦。布莱尔领导的政府走中间路线,莫勒姆却是“中间派”政府中的左派。她反对出兵伊拉克,呼吁政府同本·拉丹谈判等。1998年工党召开年会,布莱尔在讲话中提到莫勒姆的名字,表彰她为和平进程作出的重大贡献。工党成员竟全体起立,长时间鼓掌。布莱尔自嘲说:“这是第一次讲话中得到的掌声,但不是给讲话的人。”
莫勒姆曾批评布莱尔过于独断专行,对身边人缺乏信任,还排斥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人。“我越来越明白,自己不过是被当作受欢迎的妇女用品,用来拉拢选民罢了。”她这样评价自己在工党中的地位。
在保守的英国政坛,反对莫勒姆的政界人士认为,作为官员她过于“随便”,不够严肃。声望过高招致诽谤1999年之后,莫勒姆逐渐低调,直至2001年辞职,退出政坛。任职的最后阶段里,多次有人发布“匿名消息”攻击莫勒姆。2002年出版的论文集《动力》中,莫勒姆撰文指出,辞职原因是布莱尔的顾问们散布谣言,称她因为得了脑瘤,无法胜任工作。“在这场‘诽谤运动’中,他们谈到任何问题,都利用我的健康状况攻击我,非常恶毒,令人震惊,”她接受4频道采访时说,“有人说,这就是政治;我要说,这就是卑鄙。”布莱尔办公室发表声明,否认莫勒姆的说法。1999年,英国内阁重组,布莱尔将莫勒姆从北爱事务大臣的位置上换下来,出任“次重要”的内阁事务大臣。莫勒姆说,布莱尔希望她参选伦敦市长,遭她拒绝。此后,针对她的“诽谤运动”愈演愈烈。
更让莫勒姆深受打击的是,1999年,布莱尔首相通过改组内阁,将莫勒姆“调整”为内阁事务大臣,把自己的心腹曼德尔森扶上了北爱事务大臣的位置。2001年,因为布莱尔的顾问四处散播脑肿瘤令她智力受损的流言,莫勒姆在大选前愤而离开政坛。(周轶君)
饱受脑瘤折磨
1997年英国大选期间,莫勒姆检查出患有脑瘤。当时,工党节节胜利,为了不影响大局,她只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丈夫和首相布莱尔。
直到一家报纸评论莫勒姆体重“不正常地增加”,面容日益憔悴,她患有脑瘤的事实才为外界所知。
年轻时,莫勒姆是个漂亮苗条的金发女郎。接受放射性疗法后,一头金发几乎掉光,体重明显增加。她自己似乎毫不在意。参加内阁会议时,她甚至甩掉自己的假发,打破紧张气氛。
放射性疗法还导致莫勒姆平衡能力降低。7月她意外摔倒,失去知觉,送往伦敦国王学院医院,但没能苏醒。一星期前,她被转往英格兰南部坎特伯雷一家医疗中心。
亲友们说,遵循莫勒姆的意见,她不希望依靠人工支持器活下去,所以医疗中心撤走了支持器。
莫勒姆的葬礼从简,只有家庭成员参加。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将会举行一场悼念活动。莫勒姆家庭发言人布莱恩·巴沙姆在一份声明中说,莫勒姆希望表达哀思的人们以向医院捐款的方式代替送花。
1995年,莫勒姆45岁时与银行家乔恩·诺顿结婚。诺顿与前妻生有两个孩子。为了离诺顿家庭近些,2004年莫勒姆从伦敦搬到坎特伯雷居住。
莫勒姆警言
关于脑瘤——“这一经历会使我更加坦然地接受生活,每个人都是‘生活’手中的牌,你只能充分利用好它所给予你的东西。”
关于假发——“这东西真是烦人!”
建议女王搬出王宫——“我不是要王室关门或是倒闭,但是如果人们希望看到一个新世纪的君主统治,那么他们就应该有一个新世纪的王宫,以便与伦敦周围的建筑风格统一起来。”
抨击布莱尔任人唯亲——“布莱尔首相的做派就像是美国总统,英国内阁早已‘名存实亡’。”
链接
45岁找到归宿
莫勒姆出生在一个小职员家庭,父亲是一名邮局职员。莫勒姆曾在美国生活了5年,于1979年返回英国,并在纽卡斯尔大学任教。
1987年,37岁的莫勒姆被推选为工党议员,从此便在英国议会大厦的阶梯上攀登。1997年布莱尔领导的工党上台组阁,莫勒姆顺理成章地成为北爱事务大臣。
1995年,年满45岁的莫勒姆找到自己的终身伴侣——银行家诺顿先生。也许正是敢说敢做的个性,让莫勒姆具备了一种独特的魅力。在1992年的大选中,莫勒姆负责为新政府物色人选,她找到一位名叫约翰·诺顿的金融界人士,希望他出任一个半官方自治机构的负责人。诺顿对当官毫无兴趣,但却迷上了莫勒姆本人,并展开爱情攻势,终于赢得了莫勒姆的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