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下午,在五洲宾馆深圳厅举行的中央、省新闻媒体采访团记者见面会上,市委书记李鸿忠、市长许宗衡热情回答了与会记者有关区域竞争、文化产业、对外开放、深港合作以及人口政策等方面的提问。他们表示,深圳特区走过了25年的不平凡历程,成就属于过去,未来要靠我们创造。今后,深圳将再接再厉、奋发进取,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全国人民汇报。
兄弟城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有记者问道,25年来,中国的改革发展不断走向纵深。当初,深圳可以说是一花独放、一枝独秀。现在,全国范围内百花齐放、百花争艳。区域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请问深圳如何看待这一局面?
李鸿忠在回答时表示,当初中央在深圳等地建立经济特区,目的就是通过建立特区,为全国的发展探路。一花独放的目的,就是为了引来百花盛开。现在看来,这个目的达到了。看到兄弟城市迅速发展起来,我们既感到由衷高兴,同时也感受到了压力。说高兴,是因为我们欣喜地看到整个国家都在蓬勃发展,深圳在其间为全国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些经验;说压力,是在新形势下,深圳应更好地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继续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李鸿忠说,兄弟城市是深圳学习的榜样。目前上海、苏州等城市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很快,对区域和全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很强,创造出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深圳在发展中一直坚持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学习和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推动深圳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深圳发展有五方面有利条件
在被问到深圳下一步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时,李鸿忠认为,深圳主要有五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一是25年来深圳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市场机制;二是观念意识的优势。由于是在市场环境和竞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深圳的企业和深圳人普遍形成了一种既开放、包容,又忧患、竞争的观念和意识。这些意识包括,市场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等等,它是促进深圳不断发展的宝贵财富;第三,深圳是一个真正的移民城市。移民文化的特点就是拥有“杂交优势”,来自不同文化、经历背景的人齐聚深圳,使这个城市充满活力,又能够海纳百川,有很强的创造力;第四是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香港是国际重要的经济中心,在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一直以来,通过加强深港合作,深圳充分利用香港金融、商业、城市功能、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优势,促进两地产业和城市功能的提升,增强深港共同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第五是经济结构的优势。
文化产业已初步形成良性发展格局
有记者问,近年来,深圳把文化产业作为第四大支柱产业进行培育。请问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深圳有哪些优势?
李鸿忠认为,深圳的文化产业已初步形成了良性发展的格局。这体现在:一是重点行业形成比较优势,印刷业与北京、上海已是“三足鼎立”,传媒业整体实力全国领先,文化旅游业形成优质品牌,影视动漫制作业发展令人瞩目;二是投资主体出现多元化格局,整个社会形成了多途径、多层次的文化产业投资渠道,为文化产业发展增添了活力;三是运作模式体现市场化取向,文化市场发育较早,绝大部分文化企业一开始就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市场化运作,增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后劲;四是发展总量呈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五是“文博会”这个国家级盛会,不仅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搭建一个高起点、高规格的展示、交易、信息平台,而且使深圳能够更好地吸引发展文化产业的资金、项目、观念、信息、技术、人才前来汇聚,在交流、交易中创造新的价值;六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文化产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李鸿忠指出,下一阶段,深圳将进一步发挥自主创新优势,努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培育我市第四支柱产业为目标,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积极培育和重点扶持传媒印刷、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影视音像、文化旅游等优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效益
在回答关于深圳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有哪些设想时,许宗衡指出,深圳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25年来,深圳利用对外开放先行一步的优势,始终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现在,全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深圳今后对外开放的重点是提高开放的质量和效益。
在企业层面,将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结构,重点引进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高附加值的制造环节、研发中心、采购中心,推动深圳加工向深圳制造和深圳创造转变,努力扩大高附加值和自有品牌产品出口;在产业层面,在加大引进制造业的同时,抓住全球服务业转移和外包的趋势,积极承接外资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层面,由主要偏重经济领域的开放转向全方位的国际交流合作,比如,我们正在积极申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举办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展中法文化周,提高市民外语水平等活动。通过这些文化、体育、教育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使深圳真正建设成为一个国际化城市。
市政府年内将再次组团访港
在谈到深港合作时,许宗衡表示,深圳将在粤港合作的框架下,继续积极推进深港合作,加强政府间的沟通协商,全面提升深港经济合作和产业分工水平,为香港服务,向香港学习,与香港一起共同走向新的繁荣。
许宗衡指出,在深圳的对外开放中,深港合作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深圳引进的第一家外资企业就是港资企业,深圳利用外资的60%来自香港。毗邻香港是深圳发展最大的优势所在。25年来,在中央和广东省的领导下,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深港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深圳较好地发挥了对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去年6月份,李鸿忠同志率领深圳市政府代表团访问香港,签署了“1+8”合作协议,这对于深港合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实现了两个重大突破:一是在粤港合作框架下建立起深港政府间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这个机制目前运作良好,已经举行了11次非正式交流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二是使深港主要从口岸基础设施、经贸等领域的合作拓展到科技、教育、金融、环保、旅游、文化等各方面的合作,推动深港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
许宗衡透露,深圳市政府计划年内再次拜访香港特区政府,对一年来深港合作进行回顾和总结,同时加强两地间的前瞻性战略规划研究合作,大力推动事关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协调建设,全面推进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提升两地在区域经济中的竞争力。
稳步、适当扩大户籍人口规模
有记者问:最近,深圳在新近出台的“1+5”人口政策文件中,提出将适度提高户籍人口的比例。有人认为,户籍人口增加后,将拉低各项人均经济指标,政府的各种负担也将增加。请问对这个观点有何评价?
许宗衡回答说,深圳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户籍人口的比重偏低,带来很多问题,对城市的和谐稳定也不利。因此,在新近出台的“1+5”文件中,我们明确提出,将符合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及时转为户籍人口,稳步、适当扩大户籍人口规模,提高城市发展的稳定性。文件对每个入户途径都制定了明确的条件,只要是符合文件规定的入户条件,符合深圳发展需要,深圳的大门永远都是敞开的。事实上,深圳在统计人均经济指标时,一直是以常住人口而非户籍人口作为基数的,实际上已经涵盖了暂住人口。政府也一直在承担着对暂住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这次出台的5个配套文件中,就有4个是针对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包括解决他们的居住、就业、计生、子女教育等问题。因此,将部分符合深圳经济发展需要的暂住人口转为户籍人口,对深圳的人均经济指标没有影响,我们将稳步推进这项工作。(刘键 叶晓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