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声明:《航空世界》杂志社授权搜狐军事刊载,未经杂志社允许严禁转载!
近日,中航一集团下属的《航空世界》杂志对外披露了我军两大王牌部队换装新型战机情况,并公布了部分武器的性能参数。从文章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换装了新型反辐射导弹之后,我军某新型战机具备了有效打击对手预警机的能力...
王牌中的王牌
——海空两军王牌部队及最新机种装备
空军航空兵王牌——“霹雳中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英雄中队”是国防部1965年5月授予空军航空兵第18师54大队1中队的荣誉称号,1964年9月该中队又被空军授予“霹雳中队”的荣誉称号。
该部队1951年组建以来,在这支英雄部队成长的战斗历程中,这只是无数次战斗起飞中的一次。不管人员、机种如何改变,战术、战法如何创新,始终不变的是这支部队"神速、勇猛、顽强"的霹雳作风,正是这种作风使这支敢打硬仗、恶仗的部队,不管是在壮怀激烈的朝鲜战场、同仇敌忾的抗美援越时期,还是在斗智斗勇的国土防空中,都经受住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光辉战例,这段历史值得回味,这种精神值得景仰。
1956年9月30日下午16时,防空警报突然响起。16点04分,接到指挥所下达起飞的命令后,4架银白色的米格-17F同时开车冲上跑道,呼啸升空。脱离起落航线后,长机一晃机翼,紧随于后的3名飞行员立即打开加力,编队迅速爬高到4000米,进入海上待战空域。
这时塔台指示:"目标左前方20千米,高度4000,你们飞4500"长机赵德安回头看了看身后僚机的位置,爬升到预定高度。并故意推迟了投副油箱的时间。几分钟后,僚机黄振洪报告:"发现敌机4架。"赵德安随即命令空中编队扔掉副油箱投入战斗,并命令二号机王铭砚:"你打左,我打右。"4架战鹰从敌后方包抄上去。敌机迅速分成两批急转180度进行摆脱。
我长僚机组随即分开制敌。赵德安和王铭砚紧紧咬住敌僚机组的两架美式F-84。F-84飞机速度比米格-17F小,但转弯半径也小,台蒋飞行员为了对付我米格-17F,专门研究了一套"圆圈战术"——利用F-84速度小的特点"切半径",把我机甩到外围去当"活靶"。此时,敌长机一看赵德安扑了上来,立即右转180度故意扩"间隔",敌僚机加大坡度,利用90度转弯切到内圈,企图攻击赵德安。
跟在大队长后面的王铭砚果断下滑半滚,死死咬住了敌僚机,敌我机相距不到600米,飞机转弯角速度远远超出了瞄准具活动光环的跟踪能力。格斗从4000米打到300米,4架飞机已经转了14圈了。敌僚机随后带杆做了个上升转弯,王铭砚收油门带杆扣下了扳机,敌机被打得凌空爆炸。赵德安也抓住战机,将敌长机击成重伤。
1958年7月,第18师54大队1中队的官兵们正在进行整风教育补课。20日,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朱云谦来到该部,在全体干部大会上作了关于入闽轮战的动员报告,正式下达了入闽作战命令。领受任务后,1大队全体人员日夜奋战,硬是只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油封飞机的启封、检查、校验和飞行员恢复技术等所有战前准备工作。23日,部队前指率1大队所在团队进驻惠阳。27日虽然天气不好,但该团15架飞机仍然按时秘密转场至汕头担负战斗值班(其余飞机也于两天后全部到达)。
1954年夏天,第18师54大队1中队按照上级命令长途跋涉来到吉林郑家屯改装苏制米格-17PF截击机,成为全空军最早组建的夜航大队之一。苏制米格-17PF装备了机载雷达,可用于发现、截获并瞄准目标。由于装备的更新,该部夜间作战对地面设施的依赖明显减少了。飞行人员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苦练夜间基本战术、战法和空地协同。
1959年5月29日20时14分,我雷达在粤东海面发现蒋军轰炸机一架,15时47分,隐蔽于海上的一架B-17型间谍机便迫不急待地窜入我大陆纵深,先进入广西,经梧州西北折向东南进入广东。23时08分,前线指挥所命令一大队飞行员蒋哲伦升空迎敌,12分钟后,指挥员李宪刚用暗语命令飞行员改换无线电波道,随后蒋哲伦采用"切半径"的办法抄到了敌机的身后。为了防止冲前,他果断收小油门,放出减速板,将飞行速度减至600千米,一边压40度坡度规避前方海拔1254米的天露山,一边以15米的下降率紧紧跟踪在敌机尾后。距敌3.2千米时,他成功地用机载雷达截获锁定了目标。距离抵近到800米,他用力压下扳机,打出一个长达2秒的连射,以至于自己的双眼被炮弹出膛时的火光刺得什么也看不见了,他完全凭感觉操纵着飞机迅速脱离。等他恢复常态时,看到左下方有一团火光正在逐渐下落,他判断那是敌机,便一边向指挥员请求第二次攻击,一边冒着极大的危险,将速度减至450千米,再次扑了上去对准火光一顿猛打,直至敌机凌空爆炸方才住手。
0时02分,蒋哲伦安全返航了。这位胆识过人、技艺超群的飞行员,不仅创造了我人民空军首次夜空歼敌的光辉范例,成为世界空战史上用机载雷达击落敌机的第一人,而且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再次诠释了霹雳部队敢打必胜的英雄气概,这一仗的胜利标志着这支部队从此成为全天候的蓝天卫士。
1964年,为扭转被动局面,空军决定让三团一大队专门对付RF-101,缓解东南沿海的防空压力。秘密领受任务后,以高长吉等5名飞行员组成的小分队,立即飞赴广东兴宁,开始了紧张的战前针对性训练。
1965年3月18日,高长吉成功击落一架RF-101侦察机,RF-101的神话彻底破灭了。这一仗使"神速、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得以淋漓尽致地显现。
1965年4月3日,纪金章、董小海跃上18100米高空,首次击落"火蜂"无人机,不仅给了美国人当头一炮,而且使该部队的作战空间从对流层拓展到了平流层,直接引发了该部队以创新战术战法、扩大作战空间为主题的新一轮练兵运动,部队战斗力日臻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