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站消息:中国商务部8月21日在北京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自从6月11日中欧达成纺织品谅解备忘录以来,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势头明显。6月、7月两月出口均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单月增幅分别达到27.8%和23.2%,完全扭转了自四五月份欧美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所导致出口大幅下降的局面。
中欧签署谅解备忘录以后,迄今尚未有一个国家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作出新的设限决定,美国也两次推迟对我6种纺织品作出是否设限的决定,因此有人认为中欧签署协议对中美纺织品贸易的谈判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效应”。当然也有许多专家表示并不乐观。
中欧签署协议以后中国纺织品出口激增,欧盟的零售商开始要求增加配额;美国对此结合自身的政治经济状况进行评估,得出的结论可能是正反两方面的,究竟哪方面的效应更大一点不仅取决于经济上的权重,还取决于政治上的考量;针对这些状况,中国在谈判中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灵活的态度。
中欧签署协议以来,虽然中国对欧盟出口量得到了一定的回升,但是还远远达不到欧盟零售商的要求。因配额已满,许多欧盟零售商的货物被迫积压在港口无法入关,欧盟的非纺织品生产国瑞典、挪威、丹麦、荷兰、德国甚至英国的零售商纷纷表示要向欧盟贸易委员会上诉。
为何纺织品设限以后,欧盟的零售商还如此青睐中国的纺织品呢?原因除了中国产品廉价以外,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纺织品企业具有更灵活的生产能力和规模优势,中国的纺织品企业已经达到根据设计的改变在2-3周的时间内达到批量生产的能力。与传统的欧盟作坊型企业相比,中国的优势不言而喻;即使与其他低成本亚非拉国家相比,中国的产能和规模优势也是无法匹敌的。这些因素造成了欧盟很难找到类似中国的替代国,因此欧盟内部反对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
美国的国情则与欧盟存在很大的区别,美国纺织品生产省份主要集中在东南部的北卡罗莱纳州、南卡罗莱纳州、佐治亚州以及阿拉巴马州。与中国相比,这几个州缺少的只是成本优势,加上今年7月底,美国众议院以217票对215票,通过了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在中美纺织品贸易谈判的关键时刻达成这样的协定,固然是有出口高科技的产品的因素,但是中美洲国家贫穷落后,对高科技产品的消费能力实在有限;美国为在对华纺织品设限以后寻找廉价纺织品进口地的居心不言自明。本国的产能和规模优势加上中美洲的廉价产品,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把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不利影响消弭到最小。
除了经济上的原因,政治的因素也不可忽视,长期以来,美国对工业贸易的各项政策都在不断地变化,但是对农业的补贴和保护政策却从未出现过大的波动,这主要源于美国国内保守力量的强大。相对而言,美国进口零售商的政治影响力就显得人微言轻。除此以外,美国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一直奉行经济外交,传统的自由贸易政策早已被抛至一边。
因此可以预见,中美之间的贸易谈判将是长期艰苦的,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推迟达成协议对我们来说,将会造成在美国市场的巨大损失,国内纺织品企业也面临着进一步整合的压力。现有的策略是中国应该在谈判中采取更为灵活务实的态度,争取早日达成协议。这一方面可缓解国内企业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藉此给美方留下积极务实的影响,增强美国进口零售商的政治影响力。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