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一位领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焦虑地说:“中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可以坐满两个北京工人体育场。”这句话绝对不是耸人听闻。据统计,近几年来,中国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始终在10万这个高位上徘徊,绝对死亡数占世界第一,死亡率也在前几位。以2004年为例,政府公布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9.4万,平均下来每天有大约260人死在路上,难怪世界卫生组织把道路交通伤害看做“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8月中旬以来,全国多次发生重大交通事故。10日,哈同公路174公里处,一辆满载乘客的长途客车与前方停靠的一辆货车追尾相撞,造成11人死亡、17人重伤;23日,深圳发生建市以来最为严重的车祸,一辆幼儿园中巴冲上人行道,造成19人死亡、19人受伤;24日,湖北恩施境内,一辆客车冲出318国道的防撞墙,沿陡坡下坠,造成14人死亡、9人受伤;25日,安徽芜湖境内两辆大货车先后与一辆中巴客车相撞,造成6人死亡、10余人受伤。这一连串发生的交通事故似乎在提醒我们,随着我们国家机动化水平的跃进式提高,交通事故正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势头,如果不能从多个环节遏制这一趋势,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就难以得到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也会受到威胁。
分析以上几起重大车祸的案例,不难看出,人、车、管理这三大因素成为交通安全的首要问题。人的因素主要表现为司机的素质和专业技术不过关,尤其是在基层地区,无照驾驶、酒后驾驶的现象普遍存在;车的因素表现为车辆管理存在疏漏,车辆保养和维护缺乏强制性,病车、报废车上路的现象屡见不鲜;管理的因素更为隐蔽,涉及到交通管理体系的复杂性,长途客运的管理弊端尤其明显,由于车辆运营的管理环节比较多,行政成本高而效率低下,客运超载的问题久治不愈,抢客、争路等事故隐患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几乎在每一起重大车祸的背后,我们都能看到运营机制的链条存在着疲劳乃至断裂的现象。
理顺管理体制,强化法律权威,是遏制交通伤害最为重要的两个环节。客运领域的挂靠承包早就广受诟病,不少地区的大部分客运车辆都是“外挂”的,而客运企业对挂靠的车辆“只挂不管”,致使许多客运车辆处于管理真空之中,因而埋下了大量交通隐患。这个挂靠承包的制度如果不能及早改革,交通事故高发的势头就不可能压下去。第二点,我国虽然推出了新的道路交通管理法,也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宣传,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法律并没有得到全面实施,比如说,新交法对行人和非机动车违章设立了多个处罚条款,但在大多数城市和地区,这些条款形同虚设,法律的权威也就打了折扣。 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紧迫,政府与整个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努力避免重大交通事故的一再发生。
人命关天安全重于泰山,这些话不能只在矿难发生后才被提及。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