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街头,不论早上还是傍晚,很少看到悠闲的长者,更多的是匆匆的年轻身影。“深圳平均年龄不到30岁,是全国最年轻的城市。”深圳的朋友自豪地说。
年轻,意味着活力。建设和谐之城,就是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活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深圳是改革开放催生的,创造和活力正是这座城市的品格。
李鸿忠在他担任市委书记后召开的第一次市委工作会议上,作了这样一番讲话:我们就是要大力营造既崇尚成功,又宽容失败的宽松氛围,把深圳打造成为一个创业者的乐园。除了先进开明的社会意识,宽松的社会舆论,我们也可以利用物质上的条件给那些真正的创业者提供一个底线保障,即使创业失败了,也可以维持一段基本的生活。“这是一种姿态,一种意识,一种求贤若渴的价值观。”
这番话,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共鸣。这番话,体现出深圳的决策者营造活力城市和良好创业环境的强烈愿望和务实态度。
人们经常把深圳与硅谷比较,最相近的,是鼓励冒险和宽容失败的氛围。深圳创业园两年扩容三倍多,没有死的企业,但有不少转型而后重生的企业。
深圳市曾举行过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会。对话的一方是市长许宗衡、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另一方是70多位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民营企业家代表。在这次对话会上,许宗衡开门见山:“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哪些体制机制性障碍?需要政府做些什么?大家要讲真话、讲实话,能当场回应的,各部门就当场回应,能当场解决的,我们就当场拍板。”他说,市委、市政府将按照“平等待遇,放手发展,完善服务,引导规范”的思路,为民营企业营造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环境。
“企业孵化器”,这是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深圳兴起的新兴行业。这些专门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和基地已有30多家,遍及全市6区,入驻企业2250家。
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壮大是深圳创新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深圳先后出台多项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投资环境。国家科技部今年曾在深圳作过一个专题调研,多次向企业提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来深圳创业?这些企业的回答是:深圳政府管得少,帮得多,政府真心帮助企业;在深圳开展科技创新,综合成本低,成功率高。
在深圳这片创业热土上,一批又一批的企业茁壮成长。有统计表明,截至去年年底,在深圳,注册资金1000万元的民营企业已达到4498家,其中年产值在100亿元以上的3家,超亿元的30多家。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多达3.1万家,年完成工业产值1677亿元。
中央电视台举行的2004年年度经济人物评选,入选的11人中,来自深圳的企业家占了3席。从这些企业的经历中,让人感受到深圳这座城市的巨大活力,想到它良好的城市环境、市场机制、产业配套、人才条件。
深圳,创造之城,活力之城。
(人民网深圳8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