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地区影像传播现状和文化共同体形成之可行性探析
复旦大学 李双龙
摘要 上个世纪出现的各种文化和理念,许多都带有强调对抗的色彩和倾向,而进入了21世纪,应该是协调文化的时代。协调文化的威力是巨大的,中日、中韩关系正常化和近年来友好合作关系稳定发展,都可以认为是协调文化的成果。包括中、韩、日在内的东北亚地区,不仅是亚洲同时也是世界上经济和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亚洲的传统文化本来就是重视整体,讲求均衡,强调协调的。用协调求得互利,用互利求得合作,用合作求得发展,用发展求得矛盾的解决。只有协调才能实现双赢乃至多赢。
诚然,东北亚地区共同之中存在差异。近年来,韩国的电影、电视剧、音乐等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年轻人中影响很大,被形象地称为"韩流"。对此,有学者分析说,这与中韩两国在文化上的相近性有关,因为韩国的流行文化既保留了本民族文化的特点,又吸收了欧美的比较现代的文化,使人既有亲切感又有新鲜感,所以才会风靡一时。但是,中国国内也有学者同时担心,因为韩国文化受西方的影响很深,所以中国的不少青年人接触以后,思维方式和饮食习惯都已发生了改变,对韩流的过度接触会影响年轻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尊心。为此,针对“韩流”在中国大陆汹涌的现象,有些学者提出应该自卫,并抵制“低俗流行文学”,或者用高高耸立的“汉潮”加以阻挡。近年来,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许多城市纷纷将发展目标指向文化大都市,显示出一股强烈的文化冲动,大打文化牌成为各自打造国际大都市的重要策略,其目的之一是为了构建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文化产品。
包括韩国、日本在内的许多东北亚国家,其共同的文化鼻祖均来源于中国的儒家文化。然而如今,只是作为儒家文化其中的一个文化支流的韩国文化对于中国人,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审美取向甚至对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影响却要远远地大于作为主流的中华文明对于韩国社会的影响。笔者认为,一种文化的流行固然有它的道理,“韩流”入侵带来了韩国人的生活智慧,也暴露了中国流行文化的缺失。把“韩流”现象仅仅归结为消费层面的追赶时髦,归结为一种偶然、肤浅的流行现象,这是不客观、不全面的,“韩流”风日盛,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因为这已经关系到文化价值考问的深层问题。以开放的态度兼容并蓄,才是正确的做法。
21世纪应该成为以人为中心的协作时代,建立以人为本的东北亚共同的文化广场。只有站在这样的角度上, 才能超越文化帝国主义那种近视眼式的想法, 生产出东北亚乃至人类共同的引以为荣的文化。如果韩国影视作品能够在东北亚乃至在其他地区建构出超越文化帝国主义的有意义的内容, 为人类文化指明发展方向的话, 那么不仅对韩国大众文化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对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东北亚文化走向世界也会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东北亚 影像媒介 文化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