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我国北疆的内蒙古自治区,近些年来,经济发展踏上了快车道,GDP增速从2003年开始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其中尤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组成的“金三角”地区发展最快。这一地区的经济总量占到内蒙古自治区的1/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并逐步形成了乳业、煤炭、化工、冶金、装备制造、电力和稀土等在全国叫得响的优势产业。
从今天起,本报陆续刊发三篇报道,分别介绍呼市、包头、鄂尔多斯的经济成就和经验。
本报讯(记者张玺)“8月28日,呼和浩特市将被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乳都’,从此,呼市将以‘中国乳都’的新品牌在全国叫响。”呼市奶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于凤祥日前向记者透露了这一信息。
日前,由中央美院雕塑家设计的“中国乳都”雕塑已经矗立在呼和浩特市中心。呼和浩特,蒙古语的意思是“青色的城”。它地处北纬40度,处于国际公认的优质养牛带。早在900多年前,该市的“酪巷”就以生产奶酪而远近闻名。改革开放后,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1993年伊利实业股份公司的成立和1999年蒙牛乳业的诞生,呼市的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业迅速崛起,产品行销全国。截至2004年底,呼市的奶业已经创造了数个“全国之最”:中国养殖奶牛最多的城市,奶牛存栏达到50.4万头;牛奶产量最多的城市,159万吨的年产量占到全国的1/4;拥有全国最大的乳品企业伊利和发展最快的乳品企业蒙牛。现在,仅伊利和蒙牛两大乳品企业的税收就占到全市财政收入的1/3,呼市农民收入中每三元钱就有一元是靠养牛赚来的。目前全市近100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饲草生产、奶牛养殖、鲜奶收购、加工、运输、经销以及兽药和牧业机械生产经营、印刷包装等相关行业,奶业带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伊利和蒙牛两大龙头企业的拉动对呼市实现“中国乳都”梦想起着决定性作用。今年上半年,伊利主要经营指标再拔行业头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59亿元,同比增长30.29%。该公司日前投产的新工业园,日处理鲜牛奶1500吨,是亚洲地区产能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液态奶生产车间。
蒙牛乳业则在创业之初创造了每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神话,不仅将伊利“逼”上了中国乳业头把交椅,自己也坐了第二把交椅。2004年实现税后销售收入72.1亿元,仅次于伊利的87.3亿元。
呼市市委副书记郭健说,这几年全市上下围绕“奶业兴市”的发展战略和打造“中国乳都”的新思路,大做伊利、蒙牛两大龙头企业的服务文章,重点开展了“百万农民素质工程”、“高产奶牛基地服务体系建设”、“疫病防治体系建设”、“高产奶牛胚胎移植工程”等方面的工作,为达到“中国乳都”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