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平
如何将军事或民用技术快速地转化为作战能力,一直是各国军队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美军经过近10年的探索和实践,建立起了一套卓有成效的军事技术转化为作战能力的模式,即先期技术演示(ATD)、先期概念技术演示(ACTD)、联合作战试验(JE)。利用该模式,美军可用2~4年时间就将科学技术成果快速、经济地转化成作战能力,不但节省了研发时间和费用,而且能更好地满足实战需要,非常值得借鉴。
先期技术演示是发现可转化技术的“窗口”
先期技术演示是,国防部列入《国防科学技术计划》中的预研项目进展到比较成熟阶段,但尚无明确作战需求时,所进行的技术演示,其目的是验证新技术及其部件或分系统应用于武器装备的可行性和节省费用的潜力。
先期技术演示多半是在实验室或模拟的野战环境中进行的,只有当演示结果表明技术可行,与其它武器系统技术兼容,有军事应用价值,且作战部门有此需求时,才能演进到产品研制阶段。因此,它有助于研究人员发现技术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预先研究的技术成果进行“优胜劣汰”。
由于先期技术演示与使用部门的作战需求和武器系统型号研制背景不挂钩,故其预研成果大部分还停留在实验室开发和分系统级水平,只能作为技术储备,而不能迅速转化为现实战斗力。因此,美国防部于1995年增加了另一个技术演示环节,即先期概念技术演示,以使军事技术真正能够快速转化为战斗力。
先期概念技术演示是成熟技术转为作战能力的“桥梁”
先期技术概念演示,是高层次的技术综合集成演示,它通过验证技术的作战效能和系统的整体性,一方面为武器采办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便于作战部门提前拟定与新技术装备相适应的最佳使用方案和作战原则,待装备交付部队,随即形成作战能力。
先期技术概念演示计划是一种滚动发展计划。该计划每年从100多个候选项目中选出10~15个,每个项目实施2~4年。演示成功后,样机就储备了一定的作战能力。从1995财年到2005年财年,美国共计实施138个项目,总经费投入10多亿美元。
先期技术概念演示计划由研制部门与作战部门共同实施。在新构思的武器研制计划正式上马之前,由研制与作战部门一起,对采用新技术的武器进行早期使用性试验或演示,验证其技术的成熟程度和实用价值。演示过程允许对系统结构和作战概念进行反复更改,以求得最佳的系统、概念和效费比。一般来说,根据演示情况,一个先期技术概念演示项目有三种处理结果:一是用户发现该项目不能满足预期的军事需求或效费比不理想,可以决定终止项目研制或暂时搁置起来;二是用户对演示结果满意,可根据用户建议将演示项目正式转为武器型号研制项目;三是演示项目效果非常理想,稍加改进甚至无需改进即可直接交付部队使用。
先期技术概念演示计划不但广泛渗透到国防部的技术战略发展计划中,而且在各军种作战实验、联合作战实验、军事演习和实战中得到充分应用,在取得信息优势、赢得作战速度、提高打击精度等方面获得很好的军事效益。比如,1998年底,美空军在对Link-16数据链研制过程中就实施了先期技术概念演示计划,它们通过1.2万架次和1.9万多小时飞行试验得出结论:F-15C型战斗机装备Link-16数据链后,平均杀伤率提高2.6倍,因此决定批量生产和广泛加装Link-16数据链。在科索沃战争中,正是该数据链改善了美军战机在复杂地形、天候条件下的互联、互通能力,使整体打击效能得到显著提高。
联合作战实验是形成联合作战能力的“基地”
新技术、新武器能否实际提高联合作战能力,满足各种军事需求,还需要联合作战实验的过程。联合作战实验以先期技术概念演示项目作为技术支撑,由联合部队司令部组织实施,是美军作战实验的最高层次,也是直接支持美军武器技术战略决策、发展规划和作战准备的战略性活动。
它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针对21世纪的所有潜在对手,保持和扩大联合部队的质量优势;二是防止任何对手比美国更快地开发并获得更先进的技术。其主题虽然每年都不相同,但基本是围绕三条主线展开:一是探索如何用现有商用技术增强平台的作战能力和开发新作战概念,保持目前的技术优势;二是探索如何用现有的武器装备,结合新的作战概念综合提高协同作战能力和整体效能,以绝对优势应对突发事件;三是探索革命性概念和技术,促成部队转型,确保可持续地应对军事变革的挑战。
1992年以来,美国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空军相继建立作战实验室,探索新方法,经济、快速地研发新武器系统。随着各军种作战实验室的兴建以及提高联合作战能力的需要,美军1999年正式组建联合作战实验室,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各军种联合实验。至此,美军形成了完善的联合作战实验体系,为加速部队转型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验工作。通过联合作战实验,汇集、创立和探索新的作战概念,提出有助于改进作战原则、编制、训练、装备、指挥和人员素质的各种方案建议,增强了联合作战能力。
美军技术转化为作战能力的模式对战斗力建设的影响
通过先期技术演示、先期概念技术演示和联合作战实验,美军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并在实战中取得显著的军事效益。随着这种模式的进一步展开,必将继续促进美军新装备的发展、新能力的生成和新作战理论、作战概念的完善,加速部队转型。
(1)该模式为美军转型提供主要技术手段和实现途径
采用成熟技术或基本成熟的技术演示的新装备,主要满足未来联合作战的需求,它与联合作战实验形成的创新作战概念相结合,产生的全新作战能力将有力支撑美军《2020联合构想》和部队转型。例如,2001年美军联合作战实验室根据《2020联合构想》要求,提出“快速决定性作战”和“基于效果作战”等新的作战概念,并在2002年“千年挑战2002”联合军事演习中进行演示,取得良好效果,为后来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成功运用创造了条件。海军“扩展沿海战斗空间”ACTD项目应用于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城市勇士”先进战斗实验中,共同探索在执行近海作战任务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实验新的系统和作战概念的融合,提出新的战术思想。这些新概念有力地促进美军部队转型。
(2)该模式加速成熟技术向联合作战能力转化
ATD计划、ACTD计划和联合作战实验(JE)是技术迅速转化成联合作战能力的有效措施。经过多年努力,美国已储备一批先进的预先研究技术成果,这些技术多数没有明确的需求背景。
通过ATD计划可以发现一些预先研究成果的军事应用潜力;通过ACTD计划将这些成熟技术综合集成,应用到新系统或多系统组成的大系统上,验证其技术融合能力;通过JE验证系统和概念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使新系统和新作战概念真正形成战斗力。
ATD计划、ACTD计划和联合作战实验的模式实现了从技术到装备再到作战能力整个流程的经济、快速、持续运作。其主要原因是:首先,ACTD采用成熟或即将成熟的技术,越过技术开发阶段,降低了技术风险,缩短采办周期;其次,研制部门和用户自始至终参与ACTD和联合作战实验,大大缩短对新装备和新概念的熟悉的时间。一旦决定采购,就可为部队提供新的作战手段,快速形成战斗力。再次,ACTD项目演示成功后,系统样机就具有一定的作战能力。有些ACTD演示样机做很小的改动或者无需任何改动就能直接装备部队使用。通过JE,使美军提交给部队的新系统、新装备、新作战概念,无须经过实战检验,就能对它们在未来作战任务中的作用与能力做出权威性的认证。
(3)该模式降低了武器装备研发与技术转化的经济风险
美国国防部明确提出ACTD和联合作战实验要注重“经济可承受的技术转化”。体现在管理上,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尽早考虑经济性要求。一旦发现演示的系统过于昂贵就要建议调整或终止项目,以避免系统上型号后,出现“买不起”或“用不起”的问题。此外,尽早了解系统的生产、使用和维护费用,有助于尽快安排下一步采购预算。体现在技术上,尽量使用成熟的军用和民用技术,可大大降低技术开发费用。
实验中通常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建模与仿真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进行作战模拟实验与演习,同实物实验与演习相比,可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和费用。体现在运行机制上,允许用户“先试后买”,经过对武器的技术可行性、作战适用性和经济可承受性等因素综合考察后再决定是否采办。这种采办策略降低了用户的风险,可有效防止用户在不完全了解系统固有缺陷的情况下决定大规模生产,避免或减少装备服役后再进行改装造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