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物博,我们为此骄傲了数千年,而今煤荒、电荒、油荒、甚至水荒,正在挑战我们根深蒂固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观念。6月30日,温总理着便装出现在“国务院关于作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有人认为总理的“节能装”,给社会如何应对资源浪费和能源危机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社会的商品生产方向和消费理念开始向享受型转变。国外一位著名分析师预计,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最终将达到一亿人。面对这样深刻的市场生产和消费背景,作为政府,如何在不违背市场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做好引导和调控工作,笔者认为,当前不仅要在前端生产环节上强化“循环经济”理念和措施,更要在终端消费上以制度来破解“无主消费”,并通过倡导节制消费来化解“炫耀消费”。
“无主消费”是众所周知的公款消费。不花己钱不心痛,大家吃,吃大家,这是“无主消费”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的关键。如长明灯,长流水;办公场所夏天冰冷冻人,冬天温暖烤人;一个客人十人陪;办公楼争相攀比,豪华车竞显风流。社会上流传的“宁伤身体不伤感情”,“白天围着桌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屁股底下一栋楼”等等,这些民谣折射出长期的“无主消费”吞食资源之烈。日前,北京发文要求政府机关夏季空调温度控制在26摄氏度;还有的地方对于办公楼建设规模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控制资金来源;在招待费、办公费方面实行公示等。降低行政成本,引入成本核算概念,无疑是政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方面的率先垂范之举。
“炫耀消费”不仅仅是指率先富裕的阶层互相斗富、显阔摆谱,普通阶层也不例外。“炫耀消费”虽然是个人财富支配行为,但是“炫耀消费”必然暴殄天物、危害社会。广为流传的一个经典笑话:等咱有钱了,买两碗豆浆,吃一碗倒一碗。这反映了当前一种奢侈之风在人们心中滋生蔓延。
专家们认为,奢侈之风的滋生蔓延并非空穴来风,这与政府一些部门和社会各类组织的“推波助澜”有直接的关系。如自5月份以来,有关“奢侈”的各类活动远涉重洋频频光临中国。首届国际顶级时尚品牌行业高峰会在上海举行;著名时尚品牌“普拉达”时装展览登场;“意大利生活节”在北京展示意大利生活概念。并且,媒体大量地对成功人士的进行渲染,对时尚生活方式进行追捧,容易在社会上造成羡富心态,刮起奢侈之风。
古有孔子在鲁国任地方官吏时作出“器不雕伪”、死后“不封不树”之规,通过地方约定来倡导节俭之风,取得了“四方之诸侯则焉”效应。我们地方政府如何从制度设计上破解社会的“炫耀消费”,应当可以作出积极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