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闻网乌鲁木齐8月31日消息作为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对“雅丹”这个地理学的名词并不陌生。这种地理学上的风蚀地貌是与罗布泊、古楼兰、白龙堆、三陇沙联系在一起的;是与斯文·赫定、斯坦因、彭加木、黄文联系在一起的。
如同人无法选择生存背景一样,雕塑家也同样无法背弃自己的文化背景。新疆土生土长的具有艺术创作活力的雕塑家李刚,近期创作的“雅丹”雕塑系列,如“雅丹·岁月”、“雅丹·古风”、“雅丹·风韵”、“雅丹·流逝”等通过雅丹地貌最具特征的风化岩石层与女性人体、植物的有机结合,用局部的、残缺的、现代的视角表达着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文新疆。
远远望去,雕塑作品上那横向立体的、具有层叠感的线条,如粗砺的风吹过后留下的层层沙浪,一种厚重的历史沧桑感扑面而来。
说起新疆的雕塑家李刚,很多人并不陌生,一幅长18.6米,高3.2米,用3671块色彩各异的大理石镶嵌的大型壁画《边城曲》一经推出,便吸引了南来北往的人们驻足观看。
李刚从事雕塑艺术实践10多年来,他的艺术探索始终是在多种层面上进行的。他尝试过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写意与写实、抽象与具象,丰富的雕塑语言和多变的雕塑造型能力显示了他不断进行艺术探索的勇气。这期间,他举办过两次个人雕塑展,有几百件雕塑作品产生,被人们称为“西部雕王”。
一个雕塑家的关键词是塑造观念,塑造思想。当中国当代雕塑艺术观念在演进,人物刻画的具体表现不再成为目的,李刚与中国雕塑家一样,身在边城也同样面临着各种艺术观念的冲击、嬗变、困惑与选择。
有着独特历史和地域文化的新疆对艺术家来说是一种挑战。而李刚的雕塑艺术,则始终在新疆的人文环境中,探索着比较边缘的雕塑话语。因为新疆对他来说不仅是地理学和物质意义上的新疆,同时也是美学意义上的新疆。他有意地扬弃对布郎库西、阿尔善、亨利·摩尔等雕塑大师的影响,在借鉴、毁灭与创作的过程中开始摆脱欧美早期现代主义的痕迹,并怀着艺术家的人文情怀,以抽象的雕塑语言对新疆的历史文化进行突破性思考。
如他近期的雕塑“胡杨”系列,“雅丹”系列,其创作灵感,就是从新疆特有的生态环境中孕育而出,通过形体的虚与实、肌理的粗与细、完整与残缺,表达出新与旧、生长与束缚、历史与现代意义上的人文新疆。而李刚通过他近期创作的这组“雅丹”系列、“胡杨”系列最终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话语权。
“本土文化”这一概念的界定,有着多元的人文意义以及历史文化意义。如今,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日趋多元化,当代艺术家们在寻找突破的过程中,都在谈论“文化策略”。而李刚近期创作的“雅丹”雕塑系列,相信会让新疆的艺术家们寻找到新的理解世界的途径。(据新疆经济报)(编辑:岳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