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的中国四分五裂,被各个当地的大军阀控制,中央政府无法控制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得以通过签署不平等条约的形式来对中国施加影响,但是这样做风险很大,因为一旦中国陷入完全的无政府状态,任何协议都无法执行;而如果中国变强,则有可能废除这些条约。
1926年起,以蒋介石为主要领袖的国民党领导国民革命军开始进行北伐。蒋介石成功地击溃了华中、华南地区的军阀,而且即将与北方的军阀达成和解协议。由于过去有着亲日背景的,控制着东北三省(满洲)的军阀张作霖表现出将与蒋介石合作的迹象,日本在1928年发动了一次暗杀事件被称为“皇姑屯事件”,暗杀了张作霖,并且逼迫张作霖的儿子、继承人张学良继续同日本合作。然而张学良更加偏向于同南方的蒋介石政府合作。在张学良完全控制住东北军政局势后,宣布“易帜”接受蒋介石的国民政府领导。失去对中国东北本地军阀的控制后,日本在1931年9月18日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并在当地设立了一个满洲国,还将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安插为满洲国的皇帝。因为中华民国政府不承认满洲国的合法性,所以常称之为“伪满洲国”。
九一八事变后的整个三十年代,中国与日本陷入了僵局,蒋介石为了集中精力消灭对他建立独裁统治有极大危害的共产党人,制定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蒋介石认为,只有全中国都团结在他自己的旗帜下,才能更加有效的对付外来的侵略。而此时,中国的民族危机已经极度深重,随着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和日本侵华脚步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政治精英与普通中国人对蒋介石的政策感到不满。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迫使其“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介石被迫同意。日本关东军对此的反应是在未获东京批准的情况下于1937年7月7日制造卢沟桥事件,以此挑起冲突,中日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当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并未得到外国的多少支持,而更多则是道义上的支持,几乎是在独自面对日本强大的威胁。英国为了不刺激日本,加入了对中国的封锁,而美国则依然在孤立主义的政策上自我陶醉,美国对中国的支持也仅限于道义层面。后来国会虽然通过《租借法案》,可以向总统认为国防至关紧要的国家输出军火,但当时中国的海岸线被日本封锁,此法案反而更有利于日本。苏联在抗战初期是中国最大的援助方,但在苏日和谈后,苏联的援助停止。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蒋介石”,共找到890,818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