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聚会。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人民日报社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老同志,回到报社和大家欢聚一堂。
8月15日清晨,人民日报社老干部活动中心礼堂。墙上,一张张抗战时期的黑白照片,跨越时空,把我们带回那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迎门正中一幅高4米长8米的喷绘彩图占据半面墙。青山翠岭,巍峨长城,镶嵌着胡绩伟、钱李仁等81位健在的老战士老同志的黑白照片。当年他们英姿飒爽,如今已是白发苍苍。当带着大红花的61位老战士老同志步入会场,全场沸腾,社长王晨总编辑张研农带头鼓掌,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同志老战士的到来。
张研农总编辑主持座谈会,他说:“历史是一部教科书,60年后的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报社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座谈会,隆重纪念这一伟大胜利,深刻认识这一伟大胜利的伟大意义,缅怀革命先烈,慰问老战士老同志,发扬光荣历史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格外让人感动,令人振奋。”
这是一次特别的座谈。他们是8年抗战的亲历者、幸存者,更是见证者、记录者。老战士高粮已不能流利言语,他当年拍摄的十余幅历史照片无声胜有声,《保定外围的神八路》、《大反攻,向日军盘踞的地方进军》……重现抗战胜利前夕八路军的勃勃英姿。
王晨社长说:“我们党领导的广大新闻工作者冒着战火硝烟,穿梭在阵前敌后,以笔代枪,用一篇篇生动的新闻报道,一幅幅传神的新闻照片,宣传我党的抗日政策主张,发布战斗檄文,报道胜利喜讯,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
曾作为《抗战日报》记者深入前线的纪希晨,站在话筒前,难掩激动:“我作为战地记者,亲眼目睹过日本鬼子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1945年3月,在山西岚县东村,他看到敌人的杀人场上,三四亩的土地,已被鲜血染红;一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铁匠告诉他,1938年日本鬼子进入雁门关,血洗宁武古城,古城半个月看不见人烟。说到此处,纪希晨语音颤动:“我今年83了,今天,我来控诉日本鬼子的暴行,是希望同志们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历史,要睁大眼睛,对日本军国主义保持高度警惕,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60年前的8月14日,那天下午传来了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的特大喜讯,整个新四军军部都沸腾了,我们热烈地相互拥抱,把军帽抛到天空,同志们大声地唱着歌,整个通宵都在狂欢中度过。”重温难忘一刻,82岁的季音动情地说:“我们一定要永远牢记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一定要牢记人民的伟大力量。我作为一个战地记者,曾经亲眼目睹了不少人民战争的伟大场面,那些感人的场面,让我毕生难忘。抗日战争的胜利,归根到底是人民力量的胜利,是人民意志的胜利。”
苦难也是磨砾,王晨说:“在抗日战争中,无数优秀中华儿女、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为捍卫民族独立、拯救国家危亡,抛头颅、洒热血,奋勇杀敌,血沃疆场,以满腔热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光辉篇章,用血肉之躯铸造了光耀千秋的伟大的抗战精神。”
岁月沧桑,当年的风华正茂不再,老战士老同志中最年轻的也是古稀之年,最长的沈文英已界90高龄;人事凋零,今天的相聚弥足珍贵,10年前,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有108位老战士老同志在此相聚;今天,健在的只有81位。但记忆不老,精神不死。当年的苦难与屈辱、奋发和图强在老战士老同志的话语中重现,那一代中国人所铸就的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抗战精神也令在座人感染。
季音说:“今天我们的环境与过去完全不同了,但我以为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绝对不能丢。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坚定的群众观点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人民日报在这方面做得是不错的,我们对群众工作、读者来信来访十分重视,重视‘三农’宣传,为困难群众呼吁等等。”
10岁就参加八路军的许仲英老人说,我们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这个伟大的胜利,与党的优良传统分不开,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党的建设、群众路线等优良传统,以人为本,开创未来。
回想60年前的岁月,85岁的丁济沧想起了自己的母校——抗日军政大学,情动处,他即席唱起抗大校歌:“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同学们,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我们的传统,象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我们是抗日者的先锋!”
抗战精神,正在薪火相传。报社团委副书记李红梅代表报社青年发言:“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报社广大青年一定珍惜新世纪的历史机遇,继承并发扬报社抗战老战士老同志的优良品质,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勤于学习,善于创造……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用实际行动肩负起新的使命,为人民日报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