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上,长沙这几年经济发展情况是比较快的,从2001年到2004年,GDP年均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1%,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3%,2004年GDP的总量达到1133亿元,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4亿元;今年的情况更不错,GDP上半年增长了14.3%,财政收入增长了31.6%。在2000年制订的5年规划当中,2005年长沙地方财政收入计划过60个亿,现在看来实际上可能超过135个亿。”和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一见面,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梅克保就如数家珍般向记者道出了这一组数据。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推动了城市建设
记者4年前到过长沙,这次来长沙,明显感觉长沙变大了,变“高”了,变绿了,变得更美了。听了记者的观感,梅克保说,城市建设的成绩与经济发展分不开。对一个地方来说,经济发展是重要的,经济发展了,还应当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他说,这几年,长沙市实施“兴工强市”战略,效果很明显。过去长沙是一个消费城市,工业基础比较差。1991年长沙的工业产值才过100亿,2000年工业产值过了500亿,而2004年,长沙的工业产值已经过了1000亿。
梅克保2001年8月调任长沙,一上任就做了两个多月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长沙与沿海城市相比,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在工业,长沙必须走“兴工强市”之路。长沙市一手抓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用3年基本完成了市属企业的改制;一手抓企业的发展,重点抓高新技术产业和工业园区,形成了以国家级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沿319国道带状分布的岳麓山大学科技园、浏阳生物医药园等各具特色的“两区六园”工业新格局,从而使长沙工业化进程迅速推进。工业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增长、财政增收提供了充足动力,也为城市建设提供了一定的财力。从2001年到2004年,长沙城市建设的固定资产投入是1805亿,相当于长沙从1949年到2004年5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总量的60%。这1805亿中,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重点工程建设,其中修路投入320个亿,新增287公里道路,城区扩大面积57平方公里。目前长沙已基本形成“六桥三环、八纵八横”的城市交通体系。
城市建设要注重
让百姓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梅克保认为,这些年各地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美化了城市、增强了城市功能的同时,也在普通市民中积累了一些怨气。因为大规模的拆迁、改造往往是单位受益,开发公司、房地产商受益,而普通居民受益较少。因此,今后的城市建设一定要注意尽可能让百姓受益,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才能让百姓真正拥护和支持城市建设。
梅克保经过考察,决定从背街小巷入手。长沙市从去年开始抓背街小巷的改造,当年就改造了100条背街小巷,建了60个公厕、60个垃圾站。这些背街小巷并非城市的“窗口”,外人根本看不见,但住在这些小街巷里的老百姓却直接尝到城市建设的甜头,十分拥护市里领导的决策,每次听说市委书记去巷子里视察,他们就会自动燃放鞭炮。“去年我们为这100条小巷投入了8000多万,今年要改造剩下的413条,再加上11条历史文化街区、6条次干道的改造,总共投入8个亿,今年8月底可超额完成。”梅克保这样告诉我们。
已经建成十几公里的湘江风光带和潇湘风光带,还有正在进行的橘子洲改造,也考虑了市民的实际利益。湘江风光带过去地势低洼,每年涨水时就要把居民转移出来,当地老百姓生活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长沙市从2001到现在,将防洪、交通、休闲观光结合,按防洪200年一遇的要求,在湘江沿岸建设带状公园——湘江风光带,每年修几公里,目前总长度已达11公里多,投入了近20个亿。湘江的另一边是潇湘风光带,把大学区绿化、美化,已投入9个多亿,建了10公里。这两个风光带的建设既解决了城市防洪问题,也给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地,让老百姓多方享受城市建设带来的好处。
中部崛起关键在于中心城市的带动
当记者请梅克保谈谈对中部崛起的看法时,他略为思索后说:“中部崛起关键在于中心城市的带动。”
梅克保说,城市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中心城市在整个国家或地域内的社会生活中具有主导作用。在一定的区域内,中心城市还具有核心作用。中心城市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和支撑作用,在区域经济开发、开放中具有十分明显的龙头和枢纽作用。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那些注重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并强调区域整体联动的地区,经济发展往往更具主动性和可持续性。而通过中心城市带动所在区域联合开发、共同发展,正是沿海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独领风骚”的关键所在。
梅克保说,当下国内地区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已演变为城市实力尤其是中心城市实力的竞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不仅产业集聚和要素集聚程度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高,经济增长速度快,潜力大,能够为流动人口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而且辐射扩散能力强,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大,在实现城乡互动和融合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实表明,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不仅已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强劲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国内区域间竞争中也处于强势地位。
梅克保以长沙为例说,长沙现在的GDP占湖南的1/5,工业占1/4,地方财政收入接近1/3。他还谈到最近到合肥、太原、郑州等地考察了解到的情况:这些中部省会城市的经济总量基本上都占到全省的1/3左右。
“对于中部地区来说,如果中心城市不能加快发展,经济总量不大,那么中部经济就很容易形成中部塌陷,难以崛起。”梅克保说,“为什么中部经济发展不快,原因很多,但中部的问题关键在于中心城市不强。相反,在珠江三角洲,像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强,因而把整个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支撑起来。长江三角洲,主要也是因为有上海,还有苏州、南京等城市,通过这些中心城市的发展,把整个区域都带动起来了。”
长株潭一体化势在必行
梅克保说,中部崛起一定要重视中心城市的发展。比如湖南,约6700万人口的大省,如果没有中心城市板块的支撑作用,就难以快速发展。因此必须加快中心城市发展,使长株潭尽快发展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城市群。
梅克保说,独立地看,长沙、株洲、湘潭在短期内很难与周边的广州、武汉相比。长沙的经济规模仅相当于广州的28%、武汉的56%,株洲、湘潭更没法与广州、武汉比。但如果长株潭经济实现一体化,则可与武汉并肩:经济总量相当,产业结构类似,第一产业比重比武汉高5.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差距不大,发展潜力将会更大。
他说,长株潭近几年都有进步,但如果真正把长株潭一体化的文章做好,可以使这三个城市发展得更快。
梅克保认为,如果中部崛起不注意中心城市的发展,不注重城市群的发展,中部崛起就是一句空话,因为中部现在最缺的是龙头。长三角、珠三角发展得快,主要原因也是有龙头。
梅克保:1957年3月出生,湖南汉寿人,1979年2月参加工作,当年5月入党。1985年12月—1987年2月任常德县委副书记;1987年2月—1992年7月任团湖南省委副书记;1992年7月—1994年9月任长沙市委常委兼浏阳市委书记;1994年9月—1999年2月任郴州地(市)委书记;1999年2月—2001年8月任衡阳市委书记;2001年8月调任长沙市委书记。2001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当选省委常委。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长沙 发展”,共找到2,027,168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