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报特约撰稿 刘宏
台湾“裁军”的背后隐藏“海空军优先”、“境外决战”的新战略思维,反映出的是以陈水扁和李杰两人为代表的新“政-军”力量正逐步确立在台军的优势地位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8月30日,台湾军方向外界披露了“精进案”第一阶段执行结果及未来计划,即到今年7月,台军总人数已降至29.5万,创下1949年国民党蒋介石败退台湾以来、台军总兵力的新低。在“精进案”第二阶段,台军编制额将进一步压缩到27.5万。台湾“国防部”同时对外表示,在第二阶段会减少金门、马祖的驻军,而不是如外界传闻的那样撤军。
组建战略打击力量
据台湾媒体披露,27.5万人的数额是“国防部长”李杰向陈水扁提出,并被陈水扁认可的。李杰甚至帮陈水扁算了一笔“经济账”,表示在达成27.5万的总兵力目标后,如果再裁员并不划算,因为职业军官退伍后的终身薪资与服役所领薪水相近,“一样是要给钱”,不如留在部队用。
在架构上,在“国防二法”实施多年后,台军组织架构将进一步落实一系列的早期规划,包括目前的陆海空三军“总司令部”将降为“司令部”;被称作“黑机关”(没有法律依据,没有专门预算)的导弹司令部保留下来,不过,“爱国者”和“鹰式”等防空导弹移交空军成立的“防空司令部”,“雄二”和“雄三”超音速反舰导弹交回海军的“海锋大队”。“导弹司令部”将另行成立一些战略导弹部队,负责巡航导弹和未来对地导弹作战 ,这意味着台军准备组建战略打击和源头反制力量,甚至不排除带有前“行政院长”游锡堃(方方土)鼓吹的“先制打击”意图。
金马驻军成“筹码”
在新的兵力部署规划中,此前多次被传要撤军的外岛金门和马祖暂时实行“只缩不撤”。在第二阶段“精进案”规划中,金门、马祖、澎湖三个“防卫司令部”都降为指挥部,指挥官军衔降为少将,三地总兵力压缩到1万多名,在新的规划下,驻军最多的金门在2008年将裁为一个打击旅、两个守备旅的兵力。2008年后金、马、澎三地进一步取消旅级编制,由防区指挥官直接指挥各营部队。在蒋介石、蒋经国时代,被视为反攻大陆“跳板”的金门、马祖驻军最多时达到17万人,金门等三地的“防卫部司令官”也属“上将”衔。
台湾媒体披露,在外岛兵力布置上,李杰曾质疑陆军为何把重要的前线打击部队后撤,而不精简本岛兵力,要求“重新研究”。台陆军总部和“国防部作战计划次长室”研究后坚持认为本岛兵力已无裁减空间,若不从前线下手,难以达成第二阶段总兵力目标。
台军认为,“在大陆直接打击本岛能力日趋增强的情况下,金、马等外岛的战略位置下降,如果不充实本岛、削减外岛兵力,外岛部队在战时可能不但无法发挥前沿作战的职能,更会成为‘人质’。”一些台湾军方人士热切期望推动金、马“国际化”,“方式包括发展国际观光,甚至建成赌博特区,使两地转变为台海缓冲区,以降低解放军攻打的几率”。但是海军出身的“国防部长”李杰等认为,“金、马驻军是未来两岸军事互信机制谈判的重要筹码,如果台湾单方面一再释出善意,大陆却没有回应,最后会使自己筹码尽失,主张缓慢进行”。
“海空军优先”思想主导整编
观察此番台军举动,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推论。首先裁军有被动、无奈之感。由于台湾经济不景气,台军预算总额多年来一直维持在2700亿新台币左右, 而人事费吃掉了一半多,各项维持费、武器购置费数额、比例偏低。除了经费的限制外,兵员不足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这次裁军也是因应岛内要求削减兵员、缩短兵役期、实行募兵制的强烈呼声。
更重要的是台军“攻势战略”、“决战境外”思维得势,在兵力建构上鼓吹强化以海空军力量为主建军方向。台军认为,通过建立完全与大陆一搏的军事力量并不现实,转而寻求增加“吓阻力量”,其安全战略是:通过自身力量抵抗大陆一段时间(美军提出至少要两周),为美军等外部势力介入争取时间,最终借助外部力量获得解决。因此,过去“滩头决战”、“本岛歼敌”的陆军主义要调整为“滞敌”、“阻敌境外”。战略的改变,特别是海空军的建设需要远比陆军更大的军费投入。
台军发展中远程导弹、建构远程海上和空中打击力量,强化电子战、信息战能力,无一不是为了因应攻势战略和决战境外思维。2004年7月初,台“国防部”就曾对外宣称,台军确有战时攻击大陆本土的作战计划。“国防报告书”提出,“在战争伊始,台军即以海空优势,选择有利海、空域,逐次阻歼来犯敌军。作战全程配合资讯、电子、特种作战,袭扰、破坏敌军战役组织与打乱其作战计划,并持续攻击敌之‘指管通资情监侦’关键节点,局限、消耗敌军统合战力”。李杰之所以深得陈水扁倚重,与李所鼓吹的“攻势战略”和陈水扁的“决战境外”有高度吻合关系很大。(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东北亚研究所)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裁军”,共找到187,747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