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社会心态的灵丹妙药?
你只要比周围的人更富有一点,你就更容易感到幸福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真的是有钱就能幸福吗?到底有多少钱算是“有钱”呢?如果你愿意相信两位美国社会学家的观点,其实并不是只有富翁才有资格获得幸福快乐的生活,因为快乐感和满足感取决于相对的富有,来自于对比中的优越。也就是说,你只要比周围的邻居们更富有一点,你就更容易感到幸福。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格伦·法尔博和哈佛大学的劳拉·塔赫在今年8月14日召开的美国社会学协会年会上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认为,决定人们幸福与否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健康,其次才是金钱、文化程度和家庭状况。
这两位社会学家对2万名年龄在20至64岁之间的美国公民进行了调查,还参考了1972年到2002年间美国相关社会学研究的数据,从年龄、家庭收入、健康状况、文化水平、种族和婚姻状况等众多因素入手进行了研究。让被调查者用“非常高兴”、“比较高兴”和“不太高兴”这三种不同程度的描述来评价自己的生活。
法尔博解释说:“我们发现,你周围同龄人的收入比你高得越多,你就越不容易感到幸福。收入总也不增加的家庭也比较难获得幸福感。”所以,并不是绝对财富决定幸福的感受,而是相对财富让人们在比较中得到快乐和满足。比如,如果一个人比周围的人每年多挣2万美元,那他就很可能比别人更感觉幸福。
美国社会同行之间、同龄人之间追逐财富的竞争非常激烈,竞争中的输家往往会感到郁闷不乐。两位社会学家还认为,发达国家居民收入的增加与个人的满足程度毫无关系。财富的普遍增加并没有普遍提高人们的幸福感,而是促使人们疯狂地购物、消费。人们不停地采购,只是为了保持与身边其他人的相对优越感。
如此看来,“人比人气死人”说的是被比下去的一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生哲学倒是保持良好心情的灵丹妙药。假如不能增加口袋里的金钱,不妨多比比身边不如自己的人。用一点点儿阿Q精神就能换来平和的心态、愉悦的心情;而快乐的心情又能带来金钱买不到的健康,那才是保证生活质量的根本。(王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