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遗址与民居混杂在一起
731细菌部队遗址难申遗
“整个遗址都跟民房混杂在一块了,”哈尔滨市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王鹏声音听起来很焦急。
9月4日,首届侵华日军细菌战与毒气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会上,专家们无不对目前日军731细菌部队遗址保护提出了质疑。
目前,日军731部队遗址正在申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但缺乏保护的现状却让申遗进程陷入困境。
遗址与居民楼同"居"
昨天上午,记者采访了王鹏,据他讲,目前731细菌部队的遗址保护现状非常严峻。
1945年,日军战败,从哈尔滨撤退时,为了掩盖罪证,炸毁了当时专门研究细菌的武器,而用活人做实验的731部队细菌工厂,当时并没有对它进行保护,直到1989年,经过专家的研究后,才开始对731部队遗址进行维护,但为时已晚。
"一共70万平方米的731细菌部队遗址,现在也只开发了10万平方米,而这点地方的保护还出奇得艰难。"王鹏告诉记者,现在参观者在进入遗址前,首先看到的是3栋居民楼,在纪念馆后门,又有5栋居民楼与731部队本部大楼遗址遥相呼应。
这8栋居民楼是离纪念馆最近的,它们的地基全部打在遗址上。后门居民楼的地基本身就是当年731部队的活体解剖室,前门的一栋居民楼在建造时还使用了日军撤退时炸剩下的砖瓦。
据王鹏讲,由于731细菌部队的大多数实验室都在地下,结构坚固,因此当年工人们在施工时通常会把这些地下室作为地基来使用,而对于这些情况,楼内的居民们是不知道的。
解剖台曾被当作机床
从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院长鲍海春处记者得到了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
据他讲,离纪念馆不远的东北轻合金加工厂的车间用的就是731部队的材料库,当年居民楼打地基时挖出的一个台子,后来被鉴定为731部队的活体解剖台。它曾被直接扔在厂区内,后来"废物利用",当作了机床,设备更新换代时,又被当作废铁处理掉了。
"基本上工厂内的建筑都是应用了731部队遗留下来的房子,有当年731部队的给水房以及尸体解剖室,这些地方现在都用来堆放工厂原料。"鲍海春告诉记者。
这些重要的历史遗址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都出现了不可逆转的损坏,"比如在工厂建厂房时,挖出了一个类似实验室的地下建筑,当时也没有人懂,就直接拆毁了。"鲍海春对记者说。
搬迁需耗资3亿
王鹏曾经参观过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纪念馆,那里早在1979年时就成功地申请了世界文化遗产。
"像这样的历史遗址,最重要的就是第一视觉冲击力,参观者从外面进入奥斯威辛集中营纪念馆,首先就看到巨大的围墙,以及当时运送犹太人进毒气室的火车轨道,建筑完全保持了当时的建筑风格,参观者马上就能感受到这座建筑带给人们的恐怖。"王鹏告诉记者。
而与奥斯威辛集中营纪念馆有着同样性质的731罪证陈列馆,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不仅仅是拆建那么简单了。"一共大约2000户居民就住在遗址上,还有工厂、商业区,搬迁的话就要给他们找到新的居住点,这是一笔很大的投入。"据王鹏介绍,目前尽管有拆迁办专门管理,但所需资金全部要由纪念馆方面承担。
目前的政策是给每个搬迁户付给相应的现金补助,如果完成全部搬迁,估计这笔费用大约要3亿元人民币。
声音
731遗址是否属世界文化遗产
除了这些现实的问题外,还有很多人对731罪证陈列馆是否能够申遗产生质疑。
"731"研究所金成民认为,世界遗产不全是优秀进步的文化。反对者对731罪证申遗有一个误区。
金成民说,申报世界遗产内容第五项规定,"给人类造成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遗存"可以申报。这里的"遗存"首先是"文物"的概念,731罪证这种特殊的"文物"有文化的内涵,是人类不应该忘却的过去,它让人类不断反思,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731罪证与奥斯维辛集中营一样,都具有重大的警示作用。
王鹏馆长介绍说,现在最紧迫的工作是731罪证陈列馆要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今明两年,要根据规划对陈列馆重新布展,创造条件发掘731核心遗址四方楼的地下罪证。
作者:□李宁源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细菌部队遗址”,共找到3,265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