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约有1200多个社区安装了单双杠、秋千、走步机、转身器等健身器材,虽然这些器材方便了市民锻炼身体,但由于缺乏维护,加之破损严重,许多器材已成为安全隐患,那么,这些器材维护工作到底由谁来负责?从今日开始,本报开通热线电话23828609,您可以反映自己所在社区的体育器材使用、破损情况,也可以发表对维护工作的看法。
健身器材普遍“残疾”
在沈河区某社区内,记者看到扭腰机上半部分的把手已不见了,只剩下底部的转盘部分。几名社区居民坐在转盘上对记者说,这个机器早就不能用了,坏了也没人修,它已从原来的健身器材变成现在的“小板凳”。记者又走访了市内五区的几大社区,发现健身器材破损现象普遍存在,破损器材造成的意外事故也时有发生。
据了解,造成社区健身器材破损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不法分子偷盗,由于大量的健身器材安装在室外,不少铁制的重物成了不法分子盗窃的对象;二是居民操作不当,健身器材必须按照说明书的规定使用,但许多市民却无视这一规定,比如小孩用的健身器大人也用,使器材不能承受,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三是无人看管无钱维护。
维护工作遭遇“四不管”
据沈阳市体育局工作人员介绍,按《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各级体育部门只负责捐赠器材,由受赠单位负责健身器材的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按此说法,掏钱购买健身器材的体彩中心只管购买器材,体育局也只负责协调往哪里安装以及安装期间的监督。
健身器材多设置于社区,但社区很难拿出钱来保证维修,也抽不出人手来看管器材。尽管健身器材的生产厂家在一年内负责维护和维修,但过期之后,厂家就不管了。体育局、体彩中心、社区和厂家的“四不管”,形成了恶性循环:每年新增的健身器材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损坏的器材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如此一来,破损的健身器材不但不能为市民提供健身方便,还给人身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本报热线等您发言
据了解,针对健身器材破损严重的问题,有关方面一直在寻求解决之道,例如大东区政府特意安置了公益性的岗位,安排专人看管、维护大东广场上的健身器械。在社会上,许多热心的百姓自发地组织了维护队,其中以万柳塘公园最为著名。
社区内的健身器材到底该由谁来维修?怎样维护?本报热线期待您的好点子。
时代商报记者关明慧卢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