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商报讯(记者周筠婷)“当家长难,能当好家长更难。”9月5日,本报开通热线,帮那些有苦恼的家长寻求“打开教子心结”的途径,家长们纷纷打来热线表示:21世纪家长最难当。教育专家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我家小孩老贪玩,不爱学习。说轻了,不当一回事,说重了,又怕他产生逆反心理,每次考试都是倒数的,真拿他没办法。”家住铁西兴工街的王先生说,不知道咋样能当好家长。“面对教育资源的迅速增多,社会的纷繁复杂,家长们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和困惑。”身为一名公务员的张女士说,孩子不仅学习不努力,现在又开始早恋了,真是苦恼极了。
对此,著名教育专家孙浩哲教授表示,一定要学会放下,别光顾着管孩子,家长自己要先放松。他说,紧张的关系像两股拧着劲的绳子,一边松了,另一边自然要变化。家长的焦虑不安会激化或延缓问题的解决。关键不是孩子好了家长才好,而是家长变了孩子才能更快地好转起来。
您在教育子女方面碰到什么“难题”,本报将开通热线电话23828607,帮您寻求“打开心结”的有效途径。家长课堂
不能随意偷窥孩子隐私
【典型病症】有一位初中女生的家长说,她与孩子关系十分紧张,孩子有一个多月不与父母说话了。放学回家后,吃完饭回到自己的房间,紧闭房门,不允许家长进她房间。与孩子谈话问其原因,孩子说母亲用备用钥匙,打开了她的抽屉,偷看了日记,并用日记中的语言批评她,孩子感到受了污辱,因此与家长产生了严重的对抗情绪。
【专家分析】孙教授分析说,进入初中的少男少女,强烈地想获得成人的某种权利,想找一个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他们一改往日的单纯率真,不自觉地把思想意识拉回到主观世界———自我的世界,闭锁与开放是这时期孩子成长的一个特点。
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心理生活丰富了,保留于外在的东西少了,加之对外界不信任,更增加了他们闭锁的程度,把自己的抽屉上把锁,把日记锁起来,似乎是有什么秘密,其实这是一种闭锁的心理,是独立意识与自尊意识的觉醒,是孩子进入社会化过程的心理行为准备。
【特别提醒】千万不能随意闯入孩子的隐私世界,采用粗暴、偷窥等方式,只能使孩子的逆反情绪更严重。
应理解孩子,与孩子做朋友,让孩子保留隐私,与孩子建立朋友式的尊重和信任,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允许孩子伸展自己的个性。总之,不能硬来,要迂回,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这样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会更容易。
时代商报记者周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