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7日电 中国与欧盟5日晚间宣布就解决中国输欧纺织品滞港问题达成一致。有关专家认为,协议为解决问题找到了一个过渡性的灵活措施,这次协议是一个“双赢”,但可能是一个“有限的双赢”。
据媒体综合报道,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说,中欧双方的谈判是富有成果的,特别是有助于欧盟摆脱目前因压港问题出现的商业危机。他说,这不是中国业界期望的最好结果,但双方通过磋商务实、灵活地解决问题的方式,毕竟比美国的单边设限要强很多。
根据中欧签署的磋商纪要,欧盟将全部放行所有滞港货物,对执行6月11日中欧在上海达成的备忘录超过2005年协议数量的部分,中欧双方各自承担其签发的许可证数量。实际滞港货物数量双方各承担一半,其中欧方承担部分,欧盟将通过增加2005年备忘录规定的数量解决。中方承担部分,将通过个别品种的调剂来解决。
权威人士昨天解释这份《磋商纪要》的内容时说,《纪要》实际明确了双方分担超过配额数量纺织品的三大原则:欧盟发出进口许可证的部分由欧盟负责放行;中方承担已经发出许可证的产品;既无出口许可证也无进口许可证的滞港产品双方“五五分成”、各承担一半。
事实上,超过配额的纺织品绝大部分已经获得了欧盟的进口许可证,换句话说,欧盟将对绝大部分超过配额的纺织品用增加配额的方式“放行”。这些进口许可证是欧盟在6月11日协议签署之前以及之后一个月法律空当期内发出的。以套头衫为例,今年上半年欧盟从中国的进口总量为1亿件,在6月11日到7月12日之间,欧盟对中国套头衫发出1.2亿张进口许可证,超过年底剩下的6900万件配额数达5000多万件,欧盟将对已经获得进口许可证的超出部分全部放行。
专家们对上述解决方案表示肯定,但由于细节尚未公布,他们也有一些疑问。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说,欧盟增加了今年的配额,增加的部分是否算在今年的基数内?明年的配额会不会比今年多?如果不会增多,中国企业今年增加的设备和人手就闲置了,会造成损失。另一方面,中方承担部分是从其它品种调剂配额,但究竟是按数量还是按价值算?如果按价值核算是比较合理的。
曹新宇提出,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和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5日晚间签署的《磋商纪要》将挽回部分正在流失的冬季订单,双方企业界也因此加强在未来合作的决心。“《磋商纪要》的签署意味着中国和欧盟在纺织品贸易上出现问题时双方存在尽快解决危机的机制。”商务部已经按配额将生产任务分配给了企业,现在新的协议使数字发生了变化,企业如何应对这种变化也是一个问题。
“这次协议是一个‘双赢’,但可能是一个‘有限的双赢’,”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他说,现在压港的问题解决了,对那些有压港纺织品的中国企业来说是有利的。但由于配额到8月份已经用完,今年剩下4个月中国纺织企业的出口将面临困难。而且,中国纺织品如果进入不了欧洲国家,欧洲消费者、零售商的利益也会受损。
张燕生认为,中欧要想就解决纺织品问题达成“战略上的双赢”,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建立妥善的进出口协调机制以及解决双边贸易争端的协调和谈判机制,使中国纺织品能够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正常出口,全球的消费者都能享用到最佳性价比的商品。
“欧盟应该进一步努力,学会怎样对待发展中的中国,怎样建立有序、透明的贸易秩序,”张燕生说。
孙淮滨也表示,中国纺织业界希望早日取消配额,因为配额制是违反世贸组织公平贸易精神的,不符合贸易一体化趋势。他说,只有通过市场化的配置方式,才能实现市场供求的真正平衡。
“由中方来承担的配额量将采用类别间调换以及挪用部分明年配额的办法来解决。”权威人士透露说,类别调换以及挪用配额的具体数字细节将在欧盟各国通过该协议后公布,应该就在几天之内。
这位人士举例说,在欧盟对中国实行配额限制的产品中,棉布(2类)将可能作为调换配额的品种。他说,目前棉布在欧盟的清关率为40%,而我国业界对这类产品的配额使用率并不高,商务部已经分配的许可证占总量的25%,但前来领证的只有15%。“因此,棉布将可能作为调换的品种。”
“这样的调换对中国来说是有利的。”权威人士分析,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配额数量,而且成品的货值肯定要比棉布大。
按照《磋商纪要》的协议,欧盟增加的配额数量到底会有多少?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说,这个数字现在还无法估算,要等所有的方案公布,按照分配原则进行计算,再逐个类别进行相加后方可得出结果。
可以肯定的是,欧盟在解决压港事件中增加的配额将不会计入中欧“上海协议”中签订的2005年配额总量,也就是说这部分数量不会计入明年计算配额增长时的基数。曹新宇说,双方在达成《磋商纪要》时已经明确把压港危机作为一个突发事件来处理。
“压关问题使企业犹如热锅上的蚂蚁,现在问题解决总算让企业松了一口气。我们对这一结果表示欢迎。”在评价中欧纺织品新协议时,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这样表示。不过,他表示,现在企业最关心数量分摊的细节。
曹新宇对企业的担心表示理解,他说,从整体来看,这个协议对中国纺织品企业是利大于弊。
首先是一些因为决策方式等原因造成未收到货款的企业将尽快拿到货款,这些企业将不必担心因为滞港造成欧盟中小零售商破产而导致的收款问题。
另外,由于前景不明朗,欧盟进口商已经开始将部分冬季订单发往印度、孟加拉等国,协议的及时签署将挽回部分冬季订单。
“更重要的是,该协议的签署充分表明了中欧之间存在及时解决问题的机制和能力。”曹新宇说,这让中欧双方企业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不再那么害怕。(陆纯、陈星星、安蓓、顾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