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拉萨9月12日电题:打造世界一流的生态环保铁路——青藏铁路建设者探索重大工程环保新模式
新华社记者拉巴次仁、王圣志
初秋的藏北草原依旧绿意盎然。如今,一条绿色“巨龙”已翻越唐古拉山,进入拉萨河谷,而铁路路基上移植的草皮与周围的绿草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青藏铁路建设者正在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生态环保铁路。
正在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全长1142公里的铁路将穿越550公里多年冻土层,沿线分布5个已建的自然保护区和一个特殊生态功能区,跨越五大水系。如何保护沿线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半个世纪前中国由于财力有限,修建的青藏公路还是就地取材。几十年过去了,修建公路时取土挖的小土坑至今没有长出绿草,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这片高原生态多么需要保护。
“我国建设青藏铁路仅环保投资就超过11亿元人民币,投入如此巨资从事铁路建设环保工作,这在中国铁路建设历史上还是首次。”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黄弟福介绍说,为了使环保工作贯彻到每一环节,青藏铁路在中国大型工程建设中首次引进了环保监理,委托第三方对青藏铁路全线进行全程环保监控。
严格的管理措施使青藏铁路成为我国重点工程建设环保的典范。首次与铁路所经省区签订环保责任书;投入最高数额的环保投资;首次为野生动物修建迁徙通道;首次成功在高海拔地区移植草皮……青藏铁路填补了我国大型工程环保建设领域的多项空白。
尊重科学,顺应自然,已成为青藏铁路建设者的共识。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多次检查后认为,青藏铁路运用科技手段进行环保的经验,在国内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居于领先水平,具有示范意义。
在青藏铁路建设工地上,流传着这样的话:“藏羚羊是老大,环保监理是老二。”由此可见建设者对环保的重视。青藏铁路沿线共设置了33处野生动物通道,并根据不同动物的迁徙习性,将通道设计为桥梁下方、隧道上方及缓坡平交三种形式。对于藏羚羊等中小型动物通道,桥下通道部位净高要求大于3米;对于藏野驴、野牦牛等大型动物的通道,桥下通道部位净高要求大于4米。为保证藏羚羊的产仔及自由迁徙,青藏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门多次为藏羚羊停工让路。记者在铁路部门拍摄的录像画面中看到:2004年秋季,大批藏羚羊从青藏铁路大桥下自由穿越。
“青藏铁路俨然是一条绿色长廊。”为保护藏北草原和湿地,建设者先在原湿地旁边的植被稀疏处挖出与湿地等高的洼地,将湿地原水引入,营造出人工湿地的环境,然后,再将车站用地上的牧草连根挖出半米深,一块块植入人工湿地内。如今,移植的湿地草皮与原湿地草皮连成一片,生机盎然。“为了保护4000多平方米的沼泽湿地,我们在青藏铁路施工中首次采用加筋挡土墙技术,但增加投资达2000多万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青藏铁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任辉民说。
在保护高原湿地的同时,青藏铁路在海拔4300米至4500米高度地段种植和移植草皮获得成功,正在铁路全线推广。据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介绍,青藏铁路唐古拉山以南段大面积种植和移植草皮,对帮助铁路沿线恢复生态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前,青藏铁路铺轨已进入拉萨市郊,铁路全线铺通胜利在望。预计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始试运行。根据设计,青藏铁路全线将建立调度集中系统,34个车站,仅有11个站有人值守,把全线运营管理人员压缩到最低程度,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铁路沿线生态的影响。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副指挥长拉有玉说:“青藏铁路是一条‘工程未动,环保先行’的铁路,在铁路的规划、设计、施工中始终贯彻环保原则。”
有事实为证。在青藏铁路开工之前,国家有关部门对青藏高原的气候、环境、物种和生态进行了专题研究。青藏铁路确定的环保目标包括:确保冻土环境保持稳定、江河水质不受污染、水土流失防护得力、高原植被有效保护、野生动物迁徙自由、铁路沿线景观不受破坏等。
青海、西藏两省区环保部门检测结果显示,青藏铁路建设对河流水质无明显影响,冻土环境未出现明显改变,沿线野生动物迁徙条件和铁路两侧自然景观未受破坏,沼泽湿地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