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9月12日报道,8月20日下午4时多,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6岁的湖南衡阳籍在读博士生孟懿,从研究所教学楼7楼纵身跳下。在遗书中,他直陈自己结束生命的原因是“厌世、精神抑郁”。他的父母决定公布其遗书,以警世人。
从公开的遗书中,我们并不能看出什么真正的“自杀缘由”,自称的“厌世,想偷懒,精神抑郁”不能说是真正原因,因为这种想法和念头是许多人都会有的。博士的生活中究竟缺少什么而使得他那么决绝。思来想去,我倒是觉得他那种没有缺憾的生活倒是一种缺憾。
从小就那么“顺势”,还成了“榜样”;在大都市读书,还是在读博士生;也有了女朋友,还留学了;有上海亲戚可以依靠,而且每周都要聚在一起;有同学陪伴下棋;有这么好的导师……想想那些在考研路上的煎熬者,被学历羁绊者,他可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显然,完美的生活让人缺乏追求的动力,不能得到“刷新”的生活会陷入无聊的境地。
事实上,博士只是某个方面的“广博之士”,他们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需要补课,比如生命教育、理想教育和信念教育,都是人生的重要课题,也应该是人们的永久课题。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需要用人文精神来导引我们的方向,需要以此来浇灌与激活我们的知识储存。当知识富足之后,如果不能适时用人文精神来烛照,就不能让知识化为现实力量,博学之士也难以做到“人尽其才”。 孙正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