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读到一本《屠夫看世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年7月)。这本书的作者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生陆步轩。他本人的经历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他广为人知,是因为他以北大毕业之尊,最后落到了开肉铺的地步。他的人生经历经媒体披露后,一时曾引起很大波澜。现在陆步轩借这个机会,把自己的人生道路写成传记,我以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因为从他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在我们这个时代,个人命运和偶然机遇之间的微妙关系。陆步轩的经历,在他个人看来,也许有自己的解释,但读过这本书,我发现在陆步轩个人命运的背后,其实有一个时代的原因,如果这个原因得不到解释,那么陆步轩个人命运的结局就难以令人相信。
请注意这个时间,陆步轩是1985年考入北大的,他在四年以后离开了北京,回到了他的家乡,人生的变化就由此发生。他毕业的那个年代,在北大的历史上有特殊的意义。因为时代的重要转折,陆步轩毕业的那一年,他们这一批北大毕业生是不受欢迎的。不是说北大毕业生不能到基层去,而说是因为时代变革的偶然原因,陆步轩很快脱离了他北大的身份的常态特征,他后来的人生步步转入困境,其源主要在此。
如果在一个常态的社会环境下,陆步轩不可能以北大毕业身份,到一个小县城去。也就是说,在一个还没有建立常态社会流动机制的环境里,人生起点具有天然的不平等性,越是落后的社会,这个不平等性越是个人能力所难以改变的,陆步轩的人生悲剧其实是我们时代的悲剧。陆步轩本来以北大毕业的身份,可以实现他在社会中的流动,在陆步轩毕业的那个时代,一个北大毕业生本来已经上升到了社会流动的高层,或者说具备了向上流动的基本前提,但时代的突然变化使个人命运瞬间发生转折,陆步轩开始向上流动的优势很快就消失了。因为我们的社会流动机制非常僵硬,陆步轩毕业后回到他的家乡,就像一条鱼被放在了岸上。
我始终认为,陆步轩的人生结局与他个人的才能和选择没有太大的关系。在社会流动机制非常僵硬的环境里,个人的努力极难发生效力。陆步轩是一个普通的北大毕业生,以他当年能考入北大推测,他的智力是没有问题的,在常态的社会环境里,他的人生结局应当比现在好一些,但事实是他的人生不尽如人意。他在自己的书中,很少提起是时代的变化使他的人生出现了特殊的转折,但读者能感觉到他其实是一个历史的牺牲品。
中国社会的发展极不平衡,个人才能除了在少数环境里可以产生作用,在很大范围内,起主要作用的其实是环境和机遇。中国还是一个机遇远胜于才能的社会,个人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向社会挑战。读陆步轩的书一个明显感受是凡当年没有离开北京的同学,后来的命运都比陆步轩好,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是机遇和环境导致了陆步轩的命运。在这样的历史环境里,除非个人有绝大的才能方可挣脱出来,常人只能顺其自然,而陆步轩只是常人中的一员。陆步轩的经历是平常的,但那种平常中却有着令感慨的沉重,在时代的转折中,人个常常意识不到时代变化留给自己的记忆是如此沉重,有时候我们会把人生的变化看成是一种宿命,其实还是时代的责任,至少在我看来,陆步轩个人的命运是因为他毕业的不是时候。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陆步轩+屠夫”,共找到1,049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