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朝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的第二次会议,前天开始在北京举行。虽然会议开始前,各国代表团都表示有信心、也有准备达成协议,但实际上,各国还是私下做好了再次进行“马拉松赛跑”的准备。
弃核:定义和范围仍有争议
六方会谈谈谈停停,期间无论是舆论还是政治家本身,都已经习惯了其艰难的旅程,因而也就不再像初启六方会谈时那样,对之抱有热烈的期望。实际上,六方会谈的前身是○三年四月在北京举行的美中朝三方会谈;从三方会谈到六方会谈,本身就是一个进步,而六方会谈的第四轮迄今又已经举行了两次,可见其间的艰难。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六方会谈还在进行,朝鲜半岛的战争就不可能出现;而且从最近两年六方会谈的进程来看,虽然进展极其缓慢,但美国和朝鲜双方的立场底线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最明显的就是:朝鲜从原来的不愿放弃核计划,到现在已经明确表示弃核,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而美国也从原来完全不愿回应朝鲜的弃核条件,到现在也愿意将之放到谈判桌上来谈。
就在此次六方会谈再次开启之前,美国国务卿赖斯表示,只要朝鲜愿意弃核,美国准备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在回应朝鲜弃核要求方面所作的最为明确的表示。
但从谈判的技术层面来看,此次六方会谈还是会遇到一系列的结构性障碍,其主要可分成两个层面:一是关于所谓弃核的定义和范围;二是美国如何回应朝鲜的弃核条件。前者是八月七日六方会谈之所以搁浅的原因,而后者则是未来六方会谈要解决的真正棘手的问题。
所谓弃核的定义和范围,上一次六方会谈中美国和朝鲜存在极大争议,美国要求朝鲜放弃核计划,而朝鲜则表示愿意放弃核武器;换言之,核计划包括朝鲜已拥有的核武器,而没有包括的则是朝鲜和平使用核能的权力。用朝鲜的思维来说,平壤并非一定要求在目前和平使用核能,而只是要求一种各国都能享有的基本权力。在这一点上,美国的立场始终游移不定;上一次六方会谈,就是由于美国不愿作出让步而要休会。
而且,在由中方提出的共同文件草本方面,朝鲜也对弃核的字面表述十分在意:朝鲜代表团反对使用英文的“dismantle”(解除或废弃),而坚持使用“abandon”(放弃)。无论从英文还是中文的字面意思看,解除或废弃自然意味着无条件地放弃,而放弃则意味着由平壤方面采取主动,其潜台词是需要补偿。最后,在平壤的坚持下,共同文件草本采用了abandon这一英文表述。
八月七日休会后的这一个多月时间里,各国进行了广泛的穿梭外交。但在所谓弃核的定义和范围问题上,美国却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表述。八月中旬,美国一度放出风声说,它愿意给予朝鲜和平使用核能的权力,但美国代表团团长希尔此次抵达北京时却表示,美国还是坚持反对给予朝鲜这一权力。希尔同时表示,美国方面已经注意到朝鲜的立场有一些细微变化,但他没有详述朝鲜的立场“微妙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不过,美国国务卿赖斯表示,朝鲜若愿意弃核,美国愿意与之建交,倒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
美会否放弃敌视朝鲜政策?
笔者认为,所谓弃核只是谈判在技术层面遇到的第一个障碍。若各方斡旋得法,而美国和朝鲜双方也不想僵持下去,那么此次有可能在这个问题上取得进展。但下一步遇到的就将是朝鲜弃核条件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而这些条件的谈判较之弃核的定义和范围更为艰难。
众所周知,朝鲜两年前便就弃核提出三大条件:一、与美关系正常化;二、美国向朝鲜提供有法律效力的安全保证;三、美国向朝鲜提供能源和经济援助。这三大条件中,第二条目前基本不成问题,不但美国已多次口头表达,而且六方会谈可能就此形成一个多国监督下的安全保证;第三条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最关键的是第一条,亦即什么叫关系正常化?其包含哪些要素?
对此,朝鲜有多种定义,其中一个最为人所知的定义,就是与美国建交。赖斯日前关于愿意与朝鲜建交的说法,相信是针对这一定义而言。但除此之外,朝鲜还为“关系正常化”添加了另外一些元素,其中包括“美国放弃敌视朝鲜的政策”。这是一个相对较为空泛的概念,但其中必定含有美国放弃颠覆朝鲜举动的意味,而恰恰在这方面,美国目前可做的十分有限。
去年十月,美国国会通过《朝鲜人权法案》,不但规定将设立朝鲜人权专员位置,还将每年拨出两千四百万美元用于“改善朝鲜人权状况”。上月,人权专员获得任命,引发朝鲜激烈抗议。所有这些,都是美国和朝鲜关系正常化道路上的障碍,而非赖斯一句“愿意建交”的表示就可解决。(摘自香港太阳报;作者:余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