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死对头开始冰释前嫌,再次印证了那句老话: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
卡扎菲要握布什的手
■《环球》杂志驻开罗记者/辛俭强 杨文静
卡扎菲顺势求生
8月22日,卡扎菲的次子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对新闻界说,利比亚和美国两国将在近期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一声明顿时传遍全球。
此前8月19日至20日,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卢格对利比亚进行了访问。这是几十年来访问利比亚级别最高的美国政界人士。
美国和利比亚这对昔日“水火不相容”的对手开始化敌为友,其实并不令人奇怪,几年前这一过程就已开始。
2003年12月,赫赫有名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这一决定让世人大跌眼镜,但却是利比亚外交政策的历史性转变。
2004年6月28日,美国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开设了外交联络处,从而恢复了与利比亚断绝长达24年之久的外交关系。这个一度被国际社会所隔绝的北非石油大国,由此踏上了回归国际社会大家庭的道路。
今年7月24日,卡扎菲收到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邀请函,请他出席9月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与此同时,华盛顿方面也表示欢迎届时卡扎菲与布什进行会面。
美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卢格的8月之访并非偶然。在此前短短两个多月里,有6批美国国会议员和政府高级官员,对这个美国曾经非常敌视的国家进行了访问。而在上半年,美国还有多个政府代表团访问了利比亚,并在许多领域达成了协议。卢格在8月20日晚结束访问时透露说,卡扎菲已经向美国总统布什和国务卿赖斯发出了访利的正式邀请。
利美关系的所有变化取决于卡扎菲,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首先,卡扎菲需要从国际孤立的状态中尽快解套,从而实现国内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多年来,利比亚的强硬态度并没有给国家带来什么好处。根据1992年联合国安理会做出的决议,美国和国际社会对利比亚实行了封锁,导致利比亚受到空前的孤立,国际地位不断下降。从1991年制裁到1999年4月,利比亚财政损失约达330.6亿美元,货币(第纳尔)大幅贬值,社会服务水平下降,占出口总额95%以上的石油出口受阻,致使经济形势每况愈下,民众多有怨言。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流亡海外的反对派利用国内矛盾最近在英国掀起了一波强劲的反卡扎菲的抗议浪潮。
与此同时,伊拉克局势也对卡扎菲造成了影响。美国“先发制人”的理念意味着美国不可能坐等它的敌人对它进行军事攻击。卡扎菲很明白,美国很可能对利比亚动武,因为美国一直指责利比亚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支持恐怖活动。
所以,在卡扎菲看来,与美国缓和关系,既可以摆脱制裁和孤立处境,又可躲开美国要改造中东的咄咄气势,通过顺应美国的某种要求,重塑利比亚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大国地位,优化国内的引资环境,推动经济发展等,可谓一石多鸟。
美国多方考量
实现美利关系正常化对于美国来说同样意义重大。
据报道,利比亚石油探明储量约为360亿桶,居世界第8位;天然气探明储量近1.3亿立方米,居非洲首位。由于制裁,利比亚的油气开发长期停滞,70%的国土尚未勘探。有专家说,利比亚的石油储量可能达1000亿桶,如属实,在全球的石油储量中将占10%。利比亚石油质量好,含硫量低,平均每桶成本只有1美元,接近欧洲市场,运输方便。
利比亚的油气资源一直在美国的视野之内。20世纪80年代,至少有5家美国公司在利比亚从事石油勘探、生产和销售,日产量一度达到100万桶,约占利比亚石油生产总量的一半。
1986年,美国里根政府开始对利比亚实施制裁,当时所有在利比亚的美国石油公司被迫撤离,法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石油公司趁机抢占了利比亚的石油市场,美国眼巴巴地看着这块蛋糕被别人分食。
美利关系改善后,美国大石油公司得以重返利比亚。2005年1月,利比亚首次拿出15块油田向海外公开招标,美国公司单独或与其他国家的公司合作一举拿下了11个标。据报道,今年10月,利比亚还准备再拿出44块油田进行第二次海外招标,美国各大石油公司更是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除石油外,从战略角度看,美国一直把利比亚看作是其在全球,特别是在地区战略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首先,成功地改造利比亚,将成为美国对付它所认定的那些“邪恶”国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二,如果美国与利比亚的关系发展到利比亚成为美国在北非的军事和后勤基地的地步,那么华盛顿将会利用它在利比亚的存在向埃及施加压力,因为埃及被以色列指责为领导着一个由沙特和叙利亚等国组成的、抵制以色列制定的新中东方案和计划的阿拉伯联盟。
第三,冷战结束使美国萌生了重新审视对非洲大陆政策的想法。冷战结束后,美国的盟友(法国、英国等)已变成竞争对手,因此美国的目标也变成了阻止威胁美国在各大洲利益的任何国际力量的出现。美国完全可以利用利比亚作为与法国等对手在非洲竞争的手段。此外,与利比亚关系实现突破,将有助于把人们的视线从伊拉克战争转移开,从而改善布什总统在世界面前的形象。
化敌为友还要多久
为了让美国解除套在自己身上的绳索,利比亚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如向洛克比空难的死者家属提供27亿美元的赔偿;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为了表明诚意,卡扎菲甚至在2004年1月将约2.48万公斤利比亚核武器和导弹开发资料及设备装上飞机运抵美国,这些设备包括用于浓缩铀的离心分离机和导弹的制导部件。而大笔的石油定单则是卡扎菲给美国人最实惠的礼物。
尽管美利关系目前发展迅速,但美国却不想这么快就让利比亚称心如意。一方面,美利交恶已数十年,双方毫无信任可言,对于卡扎菲做出的承诺,美国需要时间加以验证;另一方面,美国肯定要把制裁大棒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不仅要求利方在洛克比空难事件和销毁违禁武器等方面进行配合,还需确认卡扎菲从此老老实实做人,不会再给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制造麻烦”。
对于利比亚来说最不舒服的就是头顶上仍然顶着由美国编织的“支持恐怖主义”的帽子,这顶帽子不摘,要实现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不可能的。利比亚被美国列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后,不得从美国进口武器,进口军用及民用设备受到限制,美国和国际机构援助和贷款也大大减少。
卡扎菲的次子赛义夫在卢格走后3天对新闻界说,预计今年年底前,美国将把利比亚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黑名单中删除。
对于赛义夫的讲话,美国国务院至今没有作出正面回应。分析家认为,赛义夫的讲话是利比亚方面放出来的一个试探气球。利方希望美国政府对此作出反应,以便从中了解美方目前在态度上的变化。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8月22日表示,如果利比亚政府在削减军备、促进民主以及维护人权问题方面采取进一步行动,美国将会给利比亚更多的回报。分析家预测,美国将把制裁作武器,以全面解禁为诱饵,迫使利比亚进一步在各个领域做出让步。
利比亚在外交政策上的巨大转变以及美利关系的发展,在阿拉伯世界引起了很多争议。不少人认为卡扎菲的弃核之举是被“招安”的,“阿拉伯门”网站说他“脱下了象征着战斗的阿拉伯斗篷,乖乖地穿上了标志着投降的西服”。还有人认为,这些变化是利比亚在30多年来所坚持的一些价值观和原则上的退让,表明利比亚已走上了美国铺设的轨道。
但也有人认为,不管怎样,卡扎菲这样做对他的国家是没有坏处的,因为说到底最关心利比亚前途和政权的还是利比亚人。
赛义夫的特殊角色
现年33岁的赛义夫是卡扎菲的次子,他曾在英国接受高等教育,精通英语、德语和法语,是一个外表及衣着打扮完全现代化的年轻人,目前担任着卡扎菲国际慈善组织协会主席,尽管他没有在政府中担任职务,但已经被很多人视为最有可能接掌这个北非国家的人选。
赛义夫在帮助利比亚重新回归国际社会贡献不少。作为卡扎菲基金会主席,他出现在近年来世界各地成功帮助解救西方人质和阿拉伯囚犯的行动中,还在利比亚与西方就洛克比空难和法国联合航空公司航班空难达成赔偿协议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因此备受赞誉。
“赛义夫是未来(利比亚)领导人的合适人选,”美国-利比亚经济贸易委员会代理主席鲍勃·阿莫说,“他在开放利比亚方面非常积极,也了解西方,懂得国际商务的运作方式。这对25年来一直与世界经济隔绝的利比亚人来说非常重要。”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卡扎菲 小布什”,共找到786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