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由于杨振宁出身于名门,父亲是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从小就在优越的环境下长大,加上从小就聪明好学,一直都是在各种夸奖声中长大,结果导致他过于爱慕虚荣,好追逐个人名利。杨振宁的一生,可以说都是只知道为自己捞取种种好处,然后又不断自吹自擂的一生:
1、在与李政道合作的时候,违背基本常规,非要把自己的名字排到李政道前面。这是违背常规的,因为大家要知道,在两人合作的论文中,如果不按作者姓的字母顺序排列,那么第二作者的贡献将会被别人认为低于三分之一,而不是贡献均等,所以一般来说,都是按照作者姓的第一个字母来排序的。
2、在诺贝尔奖领奖时,非要跟李政道争先上台领奖。李政道既然最先提出宇称不守恒的思想,而且按姓的字母序,李政道也应该先上台领奖,结果杨振宁以自己年长几岁之类的理由,先上台领奖,以作为以后向人吹嘘的资本。
3、自己在芝加哥读博期间,被费米据收门下,等费米死了却来吹嘘自己比费米更懂场论,自己才是李政道的真正的老师,简直是让外人笑掉大牙。
4、80年代、90年代初,国内还很穷的时候,他不回国,21世纪中国大学都变富了,待遇提高了,他也老得不行了,他才想起来自己很“爱国”,自己血液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简直天大的笑话!
既然那么爱国,早干嘛去了?祖国穷的时候你干嘛去了,要说从美国退休,60岁也就是1980年就可以退休了。可是那个时候中国还很穷,国内的大学老师个个穷的丁当响,他知道回来的生活远没有在美国好,他当然不回来了。非要等到国家富裕了,大学变得很有钱了,老师待遇也提高了,自己也80岁了,在美国如果退休的话,根本没人搭理了,他才回国。结果回来还敢吹自己爱国所以回国,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5、杨振宁还以他是最早回国的华人科学家,1971年就回来了,以此吹嘘自己多么的爱国。你看,我在中美的大门刚打开一点点他就回来了,多么有爱国情操!这也是天大的笑话!
杨振宁为什么比谁都急着回来?道理很简单,他的老丈人、国民党著名将领杜聿明,以及自己的老爸杨武之,都还在劳动改造,生活条件恶劣,他以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来访华,可以向中央提到这些情况,从而大大改善自己老丈人和老爸的生存状况。这是他急急忙忙回国的最重要的原因。所以杨振宁一回国就向中央提到自己的老丈人和老爸还在劳改的问题,他们的生存状况也确实因此得到根本改观。但是他对外界吹嘘呢,说是自己不顾风险回来,可见我杨振宁是多么的爱国!爱个屁!
从山东电视台的采访可以看出,杨振宁因为得了诺贝尔奖,一回国,连见个以前的老同学都可以让对方得到改善住房条件的待遇,可见杨振宁的回国对于改善自己岳父和父亲的生存状况,作用有多大,而且有多么迫切了。这就是我为什么认为杨振宁1971年回国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家人于水火之中的的原因。这个道理,像窗户纸一样,一捅就破,无比的显而易见。
6、回国定居之后,只知道拍国内大学和教育部门的马屁,说什么清华北大的本科教育比哈佛麻省理工的都好,是世界一流的,完全胡说八道!这只会让国内的大学麻痹陶醉,不能清醒地看到目前国内的大学本科教育与国外一流大学的巨大差距。为此,丘成桐有次就忍不住驳斥这个谬论,给这种误导舆论的观点浇了一盆冷水。
清华北大的学生入学时的水平绝对是世界一流的,毕业生也是极其优秀的、但是这不意味着清华北大的本科教育水平也是世界一流的。只要对美国名校的教育稍微有点了解,就知道,还差得远呢。
7、作为一个可以极大影响舆论的人,他在真正关系国计民生以及国家发展的核心问题上,真正可以帮助国人改善目前的生存处境的问题上,屁也没放一个!只知道鼓吹说现在已经比他当初出国前的中国好了多少多少,以前中国人民是多么多么的可怜,诸如之类,成了一个吹鼓手,御用形象代言人。我们的政府当然听得心花怒放了,可是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促进作用?什么作用也没有。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杨振宁+列传”,共找到329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