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古琴韵味浓,同心酒庆康乐馨
怒族概况:
怒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迪庆藏族自治州
怒族是该族的自称,另外还有“怒苏”、“阿怒”、“阿龙”等自称,后统称为怒族。
怒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但各地方言差异很大,无本民族文字。
怒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与藏族相邻的部分怒族人信仰藏传佛教,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基督教。在贡山一带怒族人信奉万物有灵,巫师叫董木萨。每年秋收后,全体族人祭山神。
怒族人很早就经营农业。近几十年来,由于铁犁在农耕中的普遍使用,怒族农业才摆脱了刀耕火种的状况。
怒族人住房有木板房和竹篾房两种。木板房略大,呈长方形,一般分为内外两间;外间待客,设有一至数个火塘,火塘上有铁三角架或石三角架,用来煮饭做菜,内间为主人卧室。一般房屋四周都用木板、竹篾围上,房顶上盖有木板或石板,房屋下部是许多木桩和房柱,如同有许多只脚支撑着整个房屋。这种“千脚落地屋”结构简单,极易搭建,是怒族特定生活环境下的独特创造。
怒族服饰:
怒族男子的服饰与傈僳族相似,一般穿麻布长衣,下穿短裤,多蓄长发,披发齐耳;大部分男人左耳佩带一串珊瑚,左腰佩砍刀,右肩背弩弓箭包,显得英武剽悍。怒族妇女穿麻布做成的左大襟上衣,下穿长裙,喜欢在胸前佩带彩色珠子串成的项圈。有的妇女用珊瑚、玛瑙、贝壳、银币等串成漂亮的头饰或胸饰,耳戴垂肩的大铜环。怒族人最有特色的服饰叫“约多”。这种由怒族妇女编织的“约多”,工艺水平很高,男子们白天可以当衣穿,晚上可以当被盖;妇女们做成围裙系在腰间,既耐寒又耐脏,深受人们喜爱。
怒族妇女从小就要学习捻羊毛线、织羊毛袜子,姑娘长大后,要把自己织的羊毛袜子送给心上人,小伙子若收下羊毛袜子,就表示接受了姑娘的爱情。所以,看一个怒族小伙子有没有对象,只要看他脚下穿没穿上羊毛袜子就行了。
怒族饮食:
怒族主食苞谷、荞麦和小米。贡山怒族还种植青稞。蔬菜有青菜、白菜、萝卜、瓜豆和辣椒等。
怒族人喜欢自己酿酒,每当贵客光临,便以美酒相待。如将客人视为知己,便要与客人脸对脸,嘴对嘴,一手搂肩,一手端酒杯,仰面将酒一饮而尽,这叫做“同心酒”。
怒族乐器:
怒族人常用的传统乐器叫"达变",其形似琵琶,呈椭圆形或三角形,以四根丝线为弦,其 音质格外清亮,韵味异常独特。几乎所有怒族青年都会弹唱四弦"达变",用琴声来表达自 己的心声。
怒族节日:
主要节日有:
1、 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时间为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底至 正月,节期15天。节前,各家各户准备过节食物,除夕晚上各家要举行“那作莫”仪式,祈祷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节日期间要举行各种文娱活动。
2、 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节日中,各家各户带上杜鹃花、祭品到各自选定的仙女洞去朝拜,祈祷仙女保佑。
3、 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怒族禁忌:
主要禁忌有,女人不能参加对氏族神灵、龙树、山神的祭奠;主人的卧室不允许外人进入;女人分娩时,男人不能在场;妇女坐月子期间,外人不能进入产妇家门;随葬品忌铁器等。
怒族标志:
“达比亚”是怒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乐器。怒族人的诗歌即兴编唱,以“达比亚”、口弦、笛子、葫芦笙伴奏。手工编织的民族挎包既是恋爱信物,也是优美的工艺品。以“达比亚”乐器和挎包书构成的图案象征乐观向上、吉祥、幸福。
达比亚(即琵琶),是怒族弹拨弦鸣乐器。怒语又称达边。当地汉族人称其为怒族琵琶。流行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碧江、贡山、福贡和兰坪等地。
在怒族山寨里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个怒族孤儿,从小失去双亲,他无房无地,独自居住在深山的岩洞里,生活十分凄苦。一天,他找来一块黄桑木树干,掏空后做成了一件达比亚。每天夜晚,孤儿就弹起这件乐器,排解寂寞,抒发情怀。清脆的琴声感动了山寨里一位勤劳美丽的姑娘,她走出家门与孤儿结为夫妻。从此,达比亚在怒族中流传开来。直至今日,它仍是怒族青年男女夜晚谈情说爱的媒介乐器。
文章来源及最终解释权:中邮集藏(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怒族”,共找到6,856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