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草原人,幸福白鹿示安宁
柯尔克孜族概况:
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散布在伊犁、塔城、阿克苏和喀什等地区。此外,在黑龙江省嫩江流域的富裕县境内也居住着百名柯尔克孜族人。1935年4月,柯尔克孜族作为该民族的正式名称,经由新疆省第二次民众代表大会通过。
目前,柯尔克孜族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的哈乃菲教派;居住在新疆额敏和黑龙江省富裕县的柯尔克孜族受蒙古族影响,信仰藏传佛教。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皆盖、特斯开两种方言。词汇的多源性是柯尔克孜族的一个特点。
柯尔克孜族民间建筑:牧民多住毡房,称“勃孜吾”。以红柳作栅栏,呈方格形,先围芨芨草编织的毡盖。帐篷多以粗毛绳系于木桩或石头上。帐内陈设有序,对门木架放置盛衣物的大木箱,上置衣物被褥。
柯尔克孜族素以畜牧业著称。夏天多在气候凉爽的高山地带的河流附近放牧,冬季则迁到向阳的山谷地带,一年四季要搬几次家。
柯尔克孜族服饰:
柯尔克孜人喜爱红色,其次是白色和蓝色。它表现在服饰、绘画、装饰和工艺品上,这是柯尔克孜人开朗、热情、豪放的民族性格的反映。男穿白色绣花边的圆领衬衫,外套羊皮或黑、蓝布无领长袷袢,袖口黑布沿边。系皮腰带,带上拴小刀等物。不论老少四季均戴绿、紫、蓝或黑色圆顶小帽,外加高顶卷沿皮帽或毡帽,帽顶为方形。青年女子穿红色连衣裙,戴红色丝绒圆顶小帽(叫“塔克西”)或顶系珠子、缨穗、羽毛的大红色水獭皮帽,多系红、绿头巾;老年妇女尚白色。
柯尔克孜族饮食:
柯尔克孜族的饮食多来源于畜牧业产品。乳制品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牧民们以羊奶、牛奶、马奶、骆驼奶为原料,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可以做出奶茶、奶皮、酸奶、奶豆腐、奶酪、奶糕、奶渣、酸奶皮、库鲁特、奶油煮奶酪粉、撒尔玛依等食品来。
柯尔克孜族节日:
古尔邦节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柯尔克孜族的隆重节日。"古尔邦"意思是宰牲献牲。在这个节日里,柯尔克孜族要宰一只本年度出生的黑色公羊献牲。柯尔克孜族十分好客和重礼,不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招待。
柯尔克孜族文化: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民族文化瑰宝。它与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
马是草原民族的翅膀。牧民的孩子学会走路以后,第一个要学会的技能,就是骑马。柯尔克孜人也不例外,孩子长到七八岁时,就要让他们与马为伴,学会骑马、驯马,掌握马背上的各种技能。柯尔克孜人视马为高贵的动物,一般只供乘骑,而绝不把它当做役畜拉车、干粗活。他们对待自己心爱的马,就像对待家里的人一样,把它当作家庭的一分子。除定时定点的喂草饮水之外,还着意精心打扮它们,马鞍马蹬,要选最好的材料,请上等工匠打制。一副马鞍,有时比一匹马的价钱还要昂贵。以前柯尔克孜人的金银珠宝,除了镶嵌在家庭主妇的首饰上以外,其余的就装饰在马鞍马辔和马鞭上。除鞍具外,柯尔克孜人还要给马制作精美漂亮的马衣,一件马衣,有时比一家人的衣服还要昂贵。家庭是否富裕、家庭主妇是否聪明手巧,都能从马衣是否华丽上分辨出来。柯尔克孜人将马作为自己亲密的伴侣。小伙子娶妻要用最好的马作为聘礼;姑娘出嫁,也要带着在娘家从小骑的骏马作为陪嫁。他们还把马视为知己,朋友之间也要互送马匹结为金兰之好、生死之交,表示朋友象亲密的伙伴一样,常在身边,永不分离。
柯尔克孜族标志:
柯尔克孜族人民崇拜鹿,爱护鹿。在历史传说和现实生活中,柯尔克孜族人都与鹿有密切的关系。他们把鹿当作自己的救星,视鹿为神物。鹿的形象也深入到柯尔克孜族的生活之中,在他们的心目中,鹿是善良、和平的象征和幸福的化身。
在柯尔克孜族有关于鹿的神话,在民间,人们把鹿称为“鹿妈妈”。两千多年来,这个崇拜太阳和红色的民族,直到今天才真正过上了充满阳光的幸福生活。
文章来源及最终解释权:中邮集藏(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柯尔克孜”,共找到899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