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敬《古兰经》,“花儿”传颂回族情
回族概况: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是由中国国内及国外的波斯、阿拉伯、中亚各族人等多种民族成分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族。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分布较为集中。
回族通用汉语和汉文,但在日常用语和宗教活动用语中保留有阿拉伯语或波斯语词汇。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大多数成员都把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看做是回族文化的“来源”。回族穆斯林习称伊斯兰教为“回回教”或简称“回教”。
回族主要从事农业,有的兼营牧业、手工业。回族还擅长经商,尤以经营饮食业最为突出。
回族服饰:
由于散居的原因,回族在服饰上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就是礼拜帽,一般是用白布制作,式样为无檐小圆帽,也有戴黑色的,最初是作礼拜时戴,现在已成为民族标志,平日也随处可见。回族妇女习惯戴披肩盖头,只把脸露在外面,根据年龄的不同,选用的颜色有所不同,姑娘用绿色的,中年用青色的,老年用白色的。
回族饮食:
回族有严格的饮食习惯和禁忌。回族成员大都十分熟悉“清真”一词。清真在宗教意义上是指回族成员虔诚的伊斯兰教信仰及其相关的宗教行为;在个人生活行为意义上是指讲求心净、身净、居处净和饮食净。
回族讲求食物的可食性、清洁性及节制性。在动物的可食性方面,受伊斯兰教传统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食可养性”观念的影响,一般选择“禽食谷,兽食草”。回族与其它穆斯林民族创造和发展了中国特色清真饮食文化。回族喜欢饮茶,在中国茶文化影响下,形成了以甜味为特色的饮茶习惯(其中较为有名的是“三炮台”“八宝盖碗茶”)。
回族节日:
回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日期分别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12月10日和3月12日。
回族标志:
在中国,凡有回族聚居的地方,一般都会有清真寺。阿拉伯式圆拱顶及新月的建筑式样在中国清真寺建筑中最为常见,也是最被认同的。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进行礼拜等宗教活动的场所,在回族群众心目中,是最圣洁的地方,也最具有象征意义。
回族不崇拜植物、动物和自然、灵魂,不崇拜偶像,也不信什么财神、火神、风神等鬼神。回族清真寺的建筑艺术表现了以伊斯兰文化为主体,以汉文化为辅的特色,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是政治、经济活动的场所。中国穆斯林称清真寺为“哲玛阿提”及聚会的场所。其外形吸收了汉族建筑艺术的特点而变成了一种宫殿式建筑,也有部分拱顶式建筑,内部装饰是阿拉伯式的,一般采用几何形图案或艺术文字。清真寺必须坐东朝西,标准的清真寺是“三堂合一”式的,即礼拜堂、经堂、澡堂集中设于寺内。教徒讲究念、礼、斋、课、朝五功。每日五次礼拜都须净身。因此信奉回教的人们更爱清真寺,因为那是他们精神的圣地。
文章来源及最终解释权:中邮集藏(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清真寺”,共找到411,690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