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不断变化,经济发展如何应对能源紧缺、石油供应不足成为热门话题,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呼声也在提高。9月17日在上海结束的“中国生物质能煤转油技术交流及投资研讨会”上,生物质能、醇类燃料、煤转油等新能源进入专家们的视野。
生物质能潜力巨大
生物质能是排在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的第四大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使用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调整长期以来实行的化石能源发展战略。
“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将会成为21世纪能源研发的热点和重点,生物质资源是清洁可再生资源,因其可再生性、永续性、多样性、对环境友好性和对人类的亲和性等重要特点而备受人们青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蒋剑春研究员指出。
我国生物质资源数量庞大,形式繁多,包括薪柴、农林作物等,尤其是能源作物、农林业残剩物、食品和林业品加工下脚料、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活污水和水生植物等等。
“生物质能是来源于太阳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含碳量低的特点,加之在其生长过程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仅有助于减轻温室效应和生态良性循环,而且可替代部分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成为解决我国能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汉平说。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生物质资源相当丰富,仅各类农业废弃物的资源量每年即相当于3.08亿吨标煤,薪柴资源量为1.3亿吨标煤,加上粪便、城市垃圾等,资源总量估计达6.5亿吨标煤以上,相当于1995年全国消费能源总量的一半。
醇类燃料步履维艰
“甲醇和乙醇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两种醇类燃料,具有很好的性能动力。”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王辅臣说。早在“六五”期间,国家科委就组织了对M15甲醇燃料的研究。2003年,国家有关部门将醇燃料列入“国家替代能源发展计划”,并在山西省试行推广。“从技术测定来看,M15甲醇燃料不用改造汽车发动机,加注燃料也不受地域限制。”山西甲醇燃料汽车技术研究部负责人说。
但是,在近两年的发展中,甲醇燃料汽车的前景并不乐观。“汽油、柴油车的排放控制技术发展很快,使用甲醇燃料在污染物排放削减上越来越没有优势了。甲醇燃料的使用可能导致更多的甲醇和甲醛的排放,它们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威胁。”上海市环境监测局的负责人说。
“甲醇能量密度低,只有汽油的1/2,导致续驶里程短或燃料储蓄体积大;醇类燃料独特的腐蚀性对燃料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的醇类燃料蒸发压力低,在低温下难以启动。这都是汽车厂商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的代表反映。目前,乙醇的价格为4000—5000元一吨,高昂的价格也成为推广的主要障碍。
“寻求可再生能源,从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在可行性的前提下,醇类燃料也要适当发展,但从目前的情况看,醇类燃料要实现规模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李十中教授强调。
煤转油重在引导
我国化石燃料储量中,煤炭总含量相对于石油、天然气来说是最大的。截至1999年的统计资料,我国垂深2000米以内的煤炭资源总量为55679亿吨,已发现储量10176亿吨,精查储量4433亿吨,已上产和在建矿井1916亿吨。“我国煤炭总量巨大,利用煤炭制取燃料油是解决我国石油紧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珠海三金煤制油技术有限公司吴克说。
煤炭能源最大的缺点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大。从中国能源的消费结构来看,75%的能源来自煤炭消费,势必带来大量硫化物颗粒物污染;同时,污染气体排放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已足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煤转油技术,把煤炭变成清洁能源(汽油、柴油、航煤油等),则是解决直接燃煤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煤转油技术,主要是指煤的液化技术,包括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但是,国内还没有在煤转油的技术研发、设备制造等相关领域取得突破,一些企业主要依托国外先进科技,存在重复投资、建设等问题。特别是在一些核心技术方面,一些投资商还难辨真伪,投入产出上始终不成正比。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郭励弘表示,我们在煤转油技术方面的引导力度还不够,特别是对煤转油核心技术的共性研究。要通过煤转油来解决中国的能源危机,技术必须先行,只有依托先进的技术,才能提高煤转油的效率。而这项技术不是哪一个企业可以独立解决的,只有在政府强有力支持下才能做到。
《华东新闻》 (2005年09月19日 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