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三日电 清华学者评:李敖老矣 尚能骂否?
中新社记者 沈嘉
“李敖老矣,尚能骂否?”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媒介批评研究学者王君超今日听完台湾文化名人李敖演讲后设此一问,表示李敖虽仍在嬉笑怒骂,但已不复早年写书时的新知灼见,令人颇有“人书俱老”的感喟。
王君超对李敖今日在清华的演说较认同,认为少了哗众取宠的成分,对清华学子勿做“自了汉”的要求也相当中肯。此外,他对北京大学的当众道歉也显示出其心直口快的坦荡风格。
王君超把与公众接触的李敖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专于著书、只见其文不见其人的李敖。此阶段,李敖表现出特立独行的人格和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其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邃思考令人肃然起敬。
第二阶段,是在电视媒体上主持节目,既闻其声又见其人的李敖。电视媒体将其优点、缺点都展露无遗。李敖的言论、思想并未比前阶段有更多进步,其所录制节目已多逾四百期,难免在内容中加水,而损失深度。
第三阶段,是在媒体策划下,与大陆公众面对面的李敖,其神秘感消失殆尽。王君超说,在北大演讲中,李敖暴露出更多情绪化、自相矛盾和偏激的东西。例如对鲁迅和胡适的评价,此方面的研究专家林贤志事后已对此做过逐点反驳。
王君超说,听过李敖演讲后,感觉他所抖的包袱、提出的见地,比写书时并无新意,给人技穷之感。李敖访北大、探法源寺时两叹“人书俱老”,此中虽含褒义,但用于形容今之李敖却令人遗憾。
王君超说,自己作为一个喜爱李敖著作的读者,希望他在保持犀利和深刻的同时,能更为严谨。否则在大众媒体时代,他本人只会多了戏剧化的成分,而少了真实性。
王君超认为,李敖的尴尬地位和形象变化主要是媒体造成的。李敖此行的策划者是最大赢家,但李敖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必因与大众传媒的过从甚密而受到影响。
“人书俱老”的另一重要原因,王君超认为是因为李敖与网络的隔绝。李敖虽是天纵之才,但是拒绝与集散各种信息和真实民意的新媒介往来,造成了李敖知识系统的有限和封闭,这相当程度上限制了他的视野。
王君超说,李敖作为以骂出名的人,对他有各种评价毁誉很正常。这位杰出作家选择在电视媒体上频繁露脸,现在看来并不明智。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李敖 演讲”,共找到25,993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