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收他们的钱就好像我要离开他们似的。”上班两年多了,周晴的工资也涨到了月薪6000元,可是父母依然每月往她的卡里打上至少5000元让她零用,这样的“宠爱”让周晴越来越有惰性,消费指数也越来越高,并开始习惯于这种生活。
24岁的周晴在大学里学的是英语,毕业后,她在某外资贸易公司做销售助理。“从小我的零用钱就比同班同学多,妈妈说,爸爸觉得小时候没让我过好日子亏欠我的。”周晴告诉记者,她提任何物质上的要求,父母总会满足她。大学里,她每月的生活费有数千元。
上班第一年,周晴的工资每月3000多元,父亲却认为她上班苦,建议她待业在家,他每个月贴工资。周晴一直坚持着,没有接受父亲的建议。尽管如此,周晴的上下班的交通工具仍然非常特殊:司机专车接送。
有了稳定的收入后,周晴就关照父母不要给她钱花了,可父亲每月仍然往她的银行卡里打钱,有时候数额甚至过万。虽然她月薪已涨到6000元,但父亲的这个“习惯”却没有改变。
“难道爸爸表达爱意的方式就是给钱?”对这个问题,周晴一直很疑惑。她告诉记者,父亲工作很忙,平时和她交流的机会不多,也不怎么管她。可是长此以往,她的惰性也随之产生,消费指数居高不下,每月花费要达到上万元。花6500元买个LV的公文包、800元买个CK的笔袋,对她而言,这样的购物一点也不心跳。现在的她唯一的爱好就是逛街,每次逛30分钟,买数千元的衣物,她为自己的这种行为美其名曰:“缓解”工作压力。
(本报记者 汤琦琳)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每月”,共找到9,912,522
个相关网页.